河南省县域贫困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17
作者
杨慧敏 [1 ,2 ]
罗庆 [2 ]
李小建 [1 ,2 ]
机构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贫困程度; 潜在贫困县; 影响因素; 有序logit回归模型; 河南省;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7.05.007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贫困地区的地理识别,是区域扶贫政策精准、有效实施的前提。以经济指标衡量河南省县域相对贫困程度,并借助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区位交通、历史基础4类变量16个影响因子对区域贫困状况的影响程度。分析发现,河南省县域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县域多分布在豫西和豫东南,且区域内存在部分潜在贫困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水平、居民储蓄水平、气温、湿度、到最近城市的距离、国道道路密度、期初经济水平7个因子对县域贫困程度影响显著。地区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在重视经济因素的减贫效应时,也应重视自然因素的致贫效应,政府主导,因地制宜,逐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5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