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泥沙磷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13
作者
黄磊
方红卫
王靖宇
何国建
机构
[1]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河流泥沙; 磷迁移; 水槽试验;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4.04.003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水体中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对于河流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水质模型缺乏对磷迁移转化过程机理和规律的深入探讨与分析。本文建立河流中水动力-泥沙-磷迁移过程的分相模型,在水流运动与泥沙输移模拟的基础上,从基本的化学反应出发,研究磷在河流中的迁移过程。首先,考虑天然河流中磷的来源及其不同形态,基于泥沙颗粒表面电荷非均匀分布的认识,利用修正后的表面络合模型研究悬移质泥沙对磷的吸附;其次,分析有氧与无氧条件下泥沙颗粒中铁/铝(氢)氧化物的不同形态,以描述磷在活性底泥层中的赋存形式;然后,重点关注河床冲淤变形,分析磷在河床表面的沉积与再释放。最后,本文设计磷水槽试验,分析泥沙颗粒运动对磷迁移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泥沙运动对磷迁移有显著影响,磷浓度沿程分布与含沙量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尤其是溶解相磷;本文建立的模型可以合理地反映磷随着泥沙颗粒的迁移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94 / 40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再悬浮条件下沉积物内源磷迁移-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郑西来
    张俊杰
    陈蕾
    [J]. 水科学进展, 2013, 24 (02) : 287 - 295
  • [2] 基于SWAT模型的三峡库区香溪河非点源氮磷负荷模拟
    宋林旭
    刘德富
    肖尚斌
    过寒超
    崔玉洁
    陈玲
    [J].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3 (01) : 267 - 275
  • [3] 长江磷和硅的输送通量
    沈志良
    [J]. 地理学报, 2006, (07) : 741 - 751
  • [4] “蓄清排浑”水库运用方式与淤积过程关系探讨
    童思陈
    周建军
    [J]. 水力发电学报, 2006, (02) : 27 - 30+37
  • [5] 河流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数学模型
    禹雪中
    杨志峰
    钟德钰
    彭期冬
    [J]. 水利学报, 2006, (01) : 10 - 15
  • [6] 降雨-径流过程中土壤表层磷迁移过程的模拟研究
    单保庆
    尹澄清
    于静
    白颖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1) : 7 - 12
  • [7] 湖磷迁移模型的研究
    黄文钰
    舒金华
    吴延根
    舒振文
    [J].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01) : 36 - 37+40
  • [8] 长江口悬浮泥沙的吸附—解吸作用对元素固—液相态转化控制的研究[D]. 张恩仁.华东师范大学. 2003
  • [9] Phosphorus 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ur of river bed sediments in the Abshineh river, Hamedan, Iran, related to their composition[J] . Mohsen Jalali,Elahe Naderi Peikam.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 2013 (1)
  • [10] Phosphorus release potential and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in downstream Nansi Lake, China[J] . Zhijian Li,Qinyan Yue,Baoyu Gao,Yanwen Wang,Qing Li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 2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