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华北飑线的观测分析

被引:8
作者
吕胜辉
机构
[1] 民航天津空中交通管理站
关键词
飑线; 中尺度对流系统; 前倾槽; 多普勒雷达;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7.02.012
中图分类号
P412.16 [风向、风速观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自动观测系统、多普勒雷达等多种资料,对2004年7月23日发生的华北飑线进行了观测分析。分析表明:华北飑线发生在副高西北侧的不稳定区域,产生于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当中,地面冷锋和副高南退以及高空前倾槽的形势,使MCS向东南方向移动过程中发展,加强成为飑线;华北地区中、低层水汽通量的辐合,为此区域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850 hPa和700 hPa低空急流的存在,一方面强劲的西南气流输送的暖湿平流加强了华北地区不稳定层结,另一方面急流附近的强风切变为飑线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21+312 +3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一次长江三角洲飑线的综合分析 [J].
漆梁波 ;
陈永林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2) :162-173
[2]   浙江省北部地区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J].
王雷 ;
张伟红 ;
林伟 ;
王志武 .
气象科技, 2003, (02) :97-100
[3]   一次飑线过程的三维模拟 [J].
余清平 ;
陈中一 ;
王永升 .
气象科技, 2002, (03) :144-151
[4]   Windows下二维气象绘图软件——客观分析诊断图形系统 [J].
郑永光 ;
王洪庆 ;
陶祖钰 ;
陈敏 .
气象, 2002, (03) :42-45
[5]   华北强飑线生成环境与地形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 [J].
李鸿洲 ;
蔡则怡 ;
徐元泰 .
大气科学, 1999, (06) :71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