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原中央苏区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培育

被引:13
作者
文玉钊 [1 ,2 ]
陈文峰 [3 ]
钟业喜 [2 ]
郭泉恩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江西师范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3] 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Kernel密度; 自下而上; 中心城市; 中央苏区;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2591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培育是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江西省社会经济数据及交通地理数据支持下,以2000、2005及2010年为时间断面,采用Kernel城市空间密度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城市等级与腹地划分方法,从城市规模结构、等级结构与腹地结构3个角度对赣南原中央苏区城市体系演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中心城市,并提出培育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赣南原中央苏区的城市人口规模正处于加速扩张阶段。城市规模空间结构呈现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以赣州、吉安、瑞金、南城为中心的城市人口集聚核心区已经显现。以赣州、吉安、瑞金、南城为中心的城镇密集区释放出了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成为推进苏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增长极。苏区的城市等级可划分为3个等级,赣州、吉安、瑞金和南城一直是苏区最具辐射力的一级城市,其在城镇体系中的高等级城市地位已经比较稳固。在城市腹地结构演变上,尽管二级城市的腹地范围持续变动,但赣州、吉安、瑞金和南城4个一级城市的腹地范围始终保持稳定,这与其在城市等级中的稳定性高度吻合。研究认为,应选取赣州作为苏区主中心城市,选取吉安、瑞金、南城作为次中心城市;应从优化城市职能分工、壮大城市产业、做大城市城区、优化交通网络与加强制度创新等方面对中心城市进行培育。
引用
收藏
页码:568 / 5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时间距离视域下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测度与空间整合——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曹芳东 ;
黄震方 ;
吴丽敏 ;
徐敏 .
经济地理, 2012, 32 (12) :157-162
[2]   江西原中央苏区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J].
刘善庆 ;
柯芳 ;
刘孔柏 ;
吴雪燕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5 (05) :81-85
[3]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才队伍现状与建设对策研究 [J].
李晓园 ;
张云 ;
赖利燕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5 (05) :75-80
[4]   基于Kernel密度解释的江苏省城市规模结构演化研究 [J].
孙在宏 ;
王亚华 ;
袁源 .
人文地理, 2012, 27 (05) :89-93
[5]   中央苏区区域范围考察 [J].
凌步机 .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 5 (03) :46-51
[6]   基于空间联系的城市腹地范围划分——以江苏省为例 [J].
钟业喜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 2012, 32 (05) :536-543
[7]   京津冀都市区经济分布演化及作用机制模拟研究 [J].
郭腾云 ;
董冠鹏 .
地理科学, 2012, 32 (05) :550-556
[9]   湖南省省际边界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培育 [J].
朱翔 ;
徐美 .
经济地理, 2011, 31 (11) :1761-1767
[10]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城市集聚区的空间演化 [J].
陈春林 ;
陈红 ;
韩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S1) (S1) :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