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社会救助中保障、凝聚、包容与增能之整合路径

被引:10
作者
花菊香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灾害救助; 社会质量; 反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5 [救灾];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社会质量是考评社会救助政策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经济-社会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增能等社会质量理论的条件性要素评估汶川灾后救助政策,发现救助政策在资源供给、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增能等主要社会质量指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心理慰藉、特殊性需求满足、社会参与等社会质量亚指标方面又显示出救助政策的准备不足。运用社会质量理论检验现实救灾行动,反思相关社会政策,将为未来的灾害救助积累政策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基于中国问题的灾害管理分析框架 [J].
童星 ;
张海波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132-146+223
[3]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执行:主要困境和对策建议 [J].
钟开斌 .
中国软科学, 2008, (12) :18-26
[4]   灾区重建与社区工作模式 [J].
高鉴国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08) :31-33
[5]   灾民安置与社群重建——都江堰市翔凤桥社区安置点6月4日实地调查与思考 [J].
李菲 .
贵州社会科学, 2008, (06) :21-28
[6]   社会资本与灾后恢复——一项自然灾害的社会学研究 [J].
赵延东 .
社会学研究, 2007, (05) :164-187+245
[7]  
Indicators of Social Quality: Outcomes of the European Scientific Network[J] .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Quality . 200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