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山水域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主导因子分析

被引:35
作者
洪君超
黄秀清
蒋晓山
王桂兰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
关键词
中肋骨条藻; 赤潮; 嵊山; 主导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前言 嵊山位于我国长江口、杭州湾的长江三角洲浅海大陆边缘,系长江口赤潮多发区的东北部(30°45′27″N,122°48′15″E),是我国最东侧的一个居民岛.该岛地处中纬度,周围海域北面受制于黄海冷水团,东南接纳外海暖水,西面濒临长江径流的季节影响,生态环境复杂多变,时常有赤潮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长江口赤潮多发区的一次中肋骨条藻赤潮现象观察 [J].
洪君超 ;
黄秀清 ;
蒋晓山 .
海洋环境科学, 1992, (03) :75-79
[2]   长江口赤潮多发区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赤潮发生过程分析 [J].
蒋晓山 ;
洪君超 ;
王桂兰 ;
黄秀清 ;
吕颂辉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2, (03) :134-139
[3]  
Algal Growth Potential and the limiting nutrient in Mikawa Bay[J] . Masao Kondo,Tsutomu Sakai,Hajime Yamamoto,Yukio Arakawa.Journal of the Oceanographical Society of Japan . 1984 (5)
[4]  
Gyclonic disturbance and phytoplankton bloom in a tropical shelf ecosystem: RED TIDES .2 Furras M J. Biolo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oxicology,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New Y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