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海沟岩体的锆石U-Pb年龄、Sr-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17
作者
张松 [1 ,2 ]
王永彬 [1 ,3 ]
褚少雄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海沟岩体; Sr-Nd-Hf同位素; 构造演化; 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海沟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由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该岩体主微量元素、Sr-Nd-Hf同位素和锆石的U-Pb年龄进行了系统研究。高精度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形成的精确年龄分别为322.9±3.4Ma和320.3±3.5Ma,为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海沟岩体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其K2O/Na2O比值介于0.51~0.93之间,A/CNK介于0.87~0.94之间。微量元素方面表现为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弱铕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K)富集,以及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相对亏损等。锶同位素初始比值为(87Sr/86Sr)i=0.7054~0.7059,εNd(t)=-10.4~-8.6,亏损地幔的钕模式年龄分别介于1.84~1.99Ga和1.84~1.93Ga之间。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锆石的εHf(t)变化范围分别为-7.6~-0.8和-11.5~-5.4,对应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分别为1.39~1.81Ga和1.67~2.06Ga。同位素特征表明两者可能来自中元古代和古元古代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较多地幔物质的加入。根据其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以及区域地质演化史,认为海沟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古生代古亚洲洋消减作用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544 / 55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辽南—吉南中生代侵入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华北克拉通破坏时空范围的制约.[D].裴福萍.吉林大学.2008, 11
  • [2] 吉林色洛河群的重新认识
    李承东
    张福勤
    苗来成
    颉航强
    花艳秋
    许雅雯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5) : 841 - 847
  • [3]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
    吴福元
    李献华
    郑永飞
    高山
    [J]. 岩石学报, 2007, (02) : 185 - 220
  • [4] 冀东3.8Ga锆石Hf同位素特征与华北克拉通早期地壳时代
    吴福元
    杨进辉
    柳小明
    李铁胜
    谢烈文
    杨岳衡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5, (18) : 70 - 77
  • [5] 内蒙古苏左旗地区闪长-花岗岩类SHRIMP年代学
    石玉若
    刘敦一
    张旗
    简平
    张福勤
    苗来成
    施光海
    张履桥
    陶华
    [J]. 地质学报, 2004, (06) : 789 - 799
  • [6] 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
    孙德有
    吴福元
    张艳斌
    高山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2) : 174 - 181
  • [7] 内蒙古图林凯蛇绿岩中埃达克岩SHRIMP测年:早古生代洋壳消减的证据
    刘敦一
    简平
    张旗
    张福勤
    石玉若
    施光海
    张履桥
    陶华
    [J]. 地质学报, 2003, (03) : 317 - 327+435
  • [8] 吉林黄泥岭花岗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张艳斌
    吴福元
    李惠民
    路孝平
    孙德有
    周红英
    [J]. 岩石学报, 2002, (04) : 475 - 481
  • [9]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生代花岗岩:从碰撞后到非造山
    刘红涛
    翟明国
    刘建明
    孙世华
    [J]. 岩石学报, 2002, (04) : 433 - 448
  • [10] 延边“早海西期”棉田花岗岩和仲坪紫苏辉石闪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定年
    张艳斌
    吴福元
    孙德有
    李惠民
    [J]. 地质论评, 2002, (04) : 424 -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