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氮的研究进展

被引:14
作者
谢腾芳 [1 ,2 ]
薛立 [1 ]
王相娥 [1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2] 《广东园林》编辑部
关键词
大气; 植物; 土壤; 氮循环;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9.0274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氮素是植物最需要的重要养分元素之一。近年来,土壤-植物-大气这一连续体系(SPAC)中的氮循环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大气中的氮素可以通过生物固定和N沉降等作用进入土壤和植物内,同时土壤和植物内的氮素又会以氨挥发和氮氧化物等方式排放到大气中。氮素通过生物固持和植物吸收等方式进入植物体内,植物器官脱落使植物损失一部分的氮素,另外雨水的淋洗和植物溢出液也会造成植物的N损失。植物氮素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和分布随着生长时期和各营养器官而有所不同。另外,植物吸收氮素的过程又受到大气状况和土壤状况的制约。土壤中氮素经过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进行转化,一部分把氮素转化成植物能吸收的营养形态,另一部分则从土壤中损失。凋落物的分解和N沉降能补充土壤中的氮素,而植物吸收、微生物固持、水文流失和N溢出等方式使氮素从土壤中损失出去。另外,凋落物的分解和根际土壤、CO2浓度和臭氧对氮素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N污染、N沉降、碳氮循环的耦合作用是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107 / 211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8 条
[1]   热带季节雨林与人工橡胶林土壤碳氮比较 [J].
张敏 ;
邹晓明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9, (05) :1013-1019
[2]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影响 [J].
邓小文 ;
韩士杰 .
生态学杂志, 2007, (10) :1622-1627
[3]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氮源及氮素吸收 [J].
罗绪强 ;
王世杰 ;
刘秀明 .
生态学杂志, 2007, (07) :1094-1100
[4]   春秋季红壤旱地氨挥发对氮施用量、气象因子的响应 [J].
周静 ;
崔键 ;
王国强 ;
何圆球 ;
马友华 .
土壤学报, 2007, (03) :499-507
[5]   梁子湖湿地植物的氮磷积累特征 [J].
熊汉锋 ;
黄世宽 ;
陈治平 ;
廖勤周 ;
谭启玲 ;
王运华 .
生态学杂志, 2007, (04) :466-470
[6]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四种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J].
李海涛 ;
于贵瑞 ;
李家永 ;
陈永瑞 ;
梁涛 .
生态学报, 2007, (03) :898-908
[7]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J].
何友军 ;
王清奎 ;
汪思龙 ;
于小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2) :2292-2296
[8]   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功能耦合研究综述 [J].
项文化 ;
黄志宏 ;
闫文德 ;
田大伦 ;
雷丕锋 .
生态学报, 2006, (07) :2365-2372
[9]   大气氮沉降对阔叶林红壤淋溶水化学模拟研究 [J].
孙本华 ;
胡正义 ;
吕家珑 ;
周丽娜 ;
徐成凯 .
生态学报, 2006, (06) :1872-1881
[10]   陆地生态系统可溶性有机氮研究进展 [J].
刘艳 ;
周国逸 ;
刘菊秀 .
生态学杂志, 2005, (05) :57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