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正常参考值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被引:18
作者
安桂仙
周国忠
茅国锋
崔可欣
杨国灿
邱霞娟
马先槎
章绣天
黄定先
沈海鹰
机构
[1]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正常参考值; 全血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 血浆粘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6.11 [血液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208 ;
摘要
经严格挑选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健康人902名(男495,女407),以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HCT),将男性分60岁以上和20~59岁、女性50岁以上和20~49岁各为一组,将HCT按以上性别年龄组分别统一在 M ±2S范围内(男性 35%~ 48%和 37%~ 49%;女性 30%~ 42%和 32%~43%)选定血液流变学正常值研究对象731名(男387名,女344名),测定血液粘度。结果表明,除血浆粘度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其它参数男性显著地高于女性,男性全血粘度与HCF同步,50~58岁组开始下降,60岁以上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均非常明显地低于其它各年龄组。女性全血粘度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全血还原粘度50~59岁和60岁以上组显著地高于其它年龄组。该值与仪器随带的参考值比较259例高粘血症重点对象的全血粘度升高检出率,前者显著地高于后者。该正常参考值适合南方地区临床实际和应用。并首次报道了将HCT按不同年龄、性别统一在M ± 2S范围内选定血流变正常值研究对象及正常值的临床应用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血液流变学.[M].严宗毅等编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医学正常值的统计研究方法.[M].田凤调.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3]   脑溢血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和D──二聚体的变化 [J].
安桂仙 ;
童海明 ;
周国忠 ;
茅国锋 ;
王雪芬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1998, (03) :75-76+48
[4]   血液粘度正常值探讨 [J].
杨俊 ;
郭涛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1998, (01) :69-70
[5]   LBY-N6A型旋转式血液粘度计临床应用 [J].
张忠杰 ;
武秀粟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1997, (04) :41-42
[6]   中国男性全血粘度(230S)正常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J].
葛淼 ;
裘国永 ;
张川民 ;
岳大鹏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1997, (03) :26-28
[7]   中老年人血脂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 [J].
陈新 ;
殷秋华 .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6, (03) :439-442+600
[8]   年龄变化与性别对血液粘弹特性的影响 [J].
陈槐卿 ;
李良 ;
钟贵辉 ;
杨怡静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993, (02) :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