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雾日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10
作者
魏文华 [1 ,2 ]
王体健 [1 ]
石春娥 [3 ]
张浩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安徽省气象局
[3]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雾; 气象条件;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8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合肥市气象观测站2005—2009年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市雾的月、季变化,及雾日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同时,应用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雾日大尺度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合肥雾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雾日局地气象条件表现为高湿、微风、偏东或西北风向;合肥雾日与输送形势关系密切,雾日近地层(10 m)以偏东方向的轨迹最多,在边界层中上部(1 000 m)以西南轨迹和本地轨迹最多。
引用
收藏
页码:437 / 4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合肥市霾天气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J].
张浩 ;
石春娥 ;
邱明燕 ;
谢伟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04) :714-721
[2]   南京冬季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的化学特征差异 [J].
杨军 ;
谢玉静 ;
石春娥 ;
刘端阳 ;
牛生杰 ;
李子华 .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6) :776-782
[3]   合肥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J].
邱明燕 ;
石春娥 ;
张浩 ;
张平 ;
周述学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6) :1329-1338
[4]   南京地区雾的气候特征 [J].
童尧青 ;
银燕 ;
许遐祯 ;
徐萌柳 ;
项瑛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9, 32 (01) :115-120
[5]   合肥市PM10输送轨迹分类研究 [J].
石春娥 ;
姚叶青 ;
张平 ;
邱明燕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383-1391
[6]   济南市一次持续大雾过程分析 [J].
尹承美 ;
刘爱梅 ;
胡鹏 ;
杨芙蓉 ;
周春珍 .
气象科学, 2008, 28(S1) (S1) :37-40
[7]   从雾的气候变化看城市发展对雾的影响 [J].
石春娥 ;
杨军 ;
邱明燕 ;
谢伟 ;
张浩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3) :327-336
[8]   近50年合肥地区大雾分析 [J].
魏文华 ;
邓斌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9) :3776-3777
[9]   气象观测环境的变化对气温序列的影响分析 [J].
刘勇 ;
王东勇 ;
田红 ;
朱红芳 ;
汪小康 .
气象科学, 2006, (04) :436-441
[10]   中国雾区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J].
王丽萍 ;
陈少勇 ;
董安祥 .
地理学报, 2005, (04) :6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