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河道“口袋型”崩窝形成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13
作者
余文畴
机构
[1]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关键词
河道平面变形; 崩岸; “口袋型”崩窝; 形成机理; 长江中下游;
D O I
10.16232/j.cnki.1001-4179.2007.06.017
中图分类号
TV147 [河道演变];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指出长江中下游河床演变中“口袋型”崩窝具有尺度很大、发展很快、危害极大的特点,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历史上发生的多次“口袋型”事件进行了介绍。描述了其演变过程的3个阶段,即近岸河床变化阶段、急剧冲刷阶段和相对平衡阶段;初步探讨了“口袋型”崩窝形成机理以及在水流和边界条件方面的特定因素。沿河人员应对这种崩岸予以重视,避免造成灾害损失。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2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