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辅助人:模糊身份与短缺证据——以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为中心

被引:31
作者
胡铭
机构
[1] 浙江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专家辅助人; 新《刑事诉讼法》; 司法解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短缺证据的现况之下,专家辅助人制度作为新《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种新制度,对于刑事庭审程序和证据法具有重要影响。从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来看,专家辅助人的身份具有模糊性;专家辅助人意见既与鉴定意见有差别,又不同于辩护人的质证意见;定位的模糊性又使得关于专家辅助人的程序规范有待完善。立法所追求的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独特作用,则受到抑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澳大利亚《1995年证据法》的立法技术及对普通法的变革 [J].
王进喜 .
比较法研究, 2013, (03) :26-38
[2]   论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 [J].
刘广三 ;
汪枫 .
中国司法鉴定, 2013, (02) :1-5
[3]   后赵作海时代的冤案防范——基于法社会学的分析 [J].
周长军 .
法学论坛, 2010, 25 (04) :39-43
[4]   关于证据科学的思考 [J].
DavidHSchum ;
王进喜 .
证据科学, 2009, 17 (01) :42-104
[5]  
新刑事诉讼法的理解与实施[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卞建林, 2013
[6]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11年重塑版)条解[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王进喜, 201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释义与点评[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陈光中, 2012
[8]  
短缺证据与模糊事实[M]. 法律出版社 , 何家弘, 2012
[9]  
司法鉴定专家辅助人制度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常林, 2012
[10]  
俄罗斯刑事诉讼教程[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俄罗斯) 古岑科,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