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以来冲绳海槽北部古气候变化的孢粉记录

被引:11
作者
陈金霞 [1 ]
张德玉 [2 ]
张文卿 [3 ]
李铁刚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3] 国土资源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
关键词
末次冰期; 孢粉; 古气候; 新仙女木事件; Heinrich事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通过分析冲绳海槽北部CSH1柱状样的孢粉组合,重建了海槽区邻近岛屿末次冰期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史.将所测岩心的孢粉记录从下到上分为三期:Ⅰ期为热带山地针叶林的繁盛期,松属及亚热带高山的常绿针叶林含量较高,气候干燥温暖;Ⅱ期为旱生草本植物繁盛期,蒿属大量出现,气候干冷;Ⅲ期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及蕨类植物繁盛期,常绿阔叶及落叶阔叶林成分增加,蕨类孢子达到极高值,草本植物含量剧减,气候温暖潮湿.将一些主要科属花粉的百分含量曲线与格陵兰冰心GISP2δ18O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各花粉百分含量曲线分别在距今4.1~4.6,11.7~13.0,15.4,23.2,29.4,47.4 ka显示出了一系列明显的次级波动,这些次级波动与格陵兰冰心δ18O曲线所记录的4 ka左右的降温事件、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事件和Heinrich事件H1,H2,H3和H5在时代上相吻合.尽管格陵兰及北大西洋地区的气候变化影响冲绳海槽地区的途径和载体尚不清楚,但北半球高纬度的气候变化所引发的东亚季风强度在数百年或千年尺度的波动可能是其主要的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冲绳海槽B-3GC钻孔柱状样花粉记录的古环境信息 [J].
宋长青 ;
孙湘君 ;
Y. Saito .
科学通报, 2001, (02) :153-158
[2]   冲绳海槽晚第四纪千年尺度的古海洋学研究 [J].
刘振夏 ;
Y.Saito ;
李铁刚 ;
S.Berne ;
程振波 ;
李培英 ;
李珍 ;
F.Guichard ;
G.Floch .
科学通报, 1999, (08) :883-887
[3]   最后两个冰期黄土中记录的Heinrich型气候节拍 [J].
郭正堂,刘东生,吴乃琴,吕厚远,韩家 .
第四纪研究, 1996, (01) :21-30
[5]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J].
施雅风 ;
孔昭宸 ;
王苏民 ;
唐领余 ;
王富葆 ;
姚檀栋 ;
赵希涛 ;
张丕远 ;
施少华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2, (12) :1300-1308
[6]   全新世温暖期中低温事件的初步研究 [J].
王开发 .
第四纪研究, 1990, (02) :168-174
[7]   冲绳海槽沉积的孢粉、藻类组合 [J].
王开发 ;
孙煜华 .
海洋与湖沼, 1982, (05) :440-45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