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相容性农药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途径

被引:2
作者
刘振宇
林奇英
谢联辉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
[2]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 福州
[3] 福州
关键词
环境相容性农药; 生物源农药; 由果到源; 制剂; 施药技术; 现代技术;
D O I
10.16507/j.issn.1006-6055.2003.05.003
中图分类号
S482 [各种农药];
学科分类号
090403 ;
摘要
农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 ,发展环境相容性农药是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是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药自身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对已经存在的农药品种进行制剂和改进施药器械以及围绕施药器械改进施药技术 ,使农药减少对环境、对施药者的危害 ,这是发展环境相容性农药的一条有效和简便的途径。更根本的途径在于作为农药的化合物本身。大力发展生物源农药 ,直接利用生物材料作为农药以及筛选生物中存在的活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型农药 ,是目前研究开发环境容性农药的有益途径。另辟蹊径 ,在研制的思路上创新 ,在研制方法上采用高新技术 ,是必须要走的道路。在生物源材料中筛选先导化合物 ,可采用“由源到果”之路 ,采用“由果到源”之路则更有效。新药筛选中的生物测定技术 ,随着农药的角色特征的转变而改变 ,也随着农药作用靶标的改变而改变。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等现代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新农药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21世纪我国农药发展的若干思考 [J].
顾晓军 ;
谢联辉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 (02) :13-20
[2]   组合化学——合成化学领域的一次革命 [J].
柏旭 .
化学通报, 2001, (12) :762-768
[3]   植物抗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J].
赵中秋 ;
郑海雷 ;
张春光 .
生命科学, 2001, (03) :135-138
[4]   浅谈农药残留污染、中毒与控制策略 [J].
姚建仁 ;
郑永权 ;
董丰收 .
植物保护, 2001, (03) :31-35
[5]   中国生物源农药产业化进展 [J].
康卓 .
农药, 2001, (03) :4-8
[6]   可持续的植物保护──21世纪的必然选择 [J].
张芝利 .
蔬菜, 2000, (06) :4-6
[7]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 [J].
马友华 ;
转可钦 ;
EwaldSchnug .
中国农学通报, 2000, (02) :40-42
[8]   植物保护剂防治害虫效果的评价方法 [J].
庞雄飞 ;
张茂新 ;
侯有明 ;
焦懿 ;
岑依静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1) :109-111
[9]   植物保护剂与植物免害工程——异源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J].
庞雄飞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9, (02) :28-32
[10]   农药剂型和制剂与农药的剂量转移 [J].
屠豫钦 .
农药学学报, 1999, (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