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土钉微型化学注浆技术加固土质古窑

被引:7
作者
柴新军 [1 ]
钱七虎 [2 ]
罗嗣海 [3 ]
林重德 [4 ]
机构
[1] 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3] 江西理工大学
[4] 佐贺大学低平地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土力学; 土遗址; 微型土钉; 微型化学注浆; 数值分析; 补强设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746.3 [建筑物的维修、改建、翻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遗址的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其本身的病害主要表现为遗址表层土的分化剥落、土体开裂和坑壁坍塌等。传统的土钉锚固技术和化学注浆技术应用于土遗址表层的加固保存时存在一些缺陷:(1)钻孔直径较大,对遗址易造成较大的扰动,且在遗址表面易留下较明显的痕迹;(2)传统的化学注浆技术注入压力大,易导致土遗址内部产生微裂纹破坏,常出现化学加固剂沿孔壁和注入管之间的间隙外溢至地表,污损遗迹外观。直接喷淋化学加固剂于遗址表层,渗透量和加固效果则难以评价。以加固堂加2#土质古窑址为目标,开发出微型土钉技术和微型化学注浆装置,以克服上述不足。根据具体的工况特征,二者可结合使用,也可单独应用。开发的微型装置主要包括水泥浆注入器、气球密封注入前端等,其显著特征是适合于微型钻孔(φ5~7 mm)中进行注浆锚固和化学加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该微型加固技术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在现场模拟土窑的加固试验中得到检验。应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2#土质古窑进行稳定分析,根据不同部位的稳定性和可能的破坏模式,进行微型加固方案的设计,并成功地应用于2#土质古窑的加固保存。该微型加固技术以其便携、微扰动和现场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土遗址的加固补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任重而道远的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 [J].
黄克忠 .
敦煌研究, 2006, (06) :200-202+231
[2]   木质锚杆加固生土遗址研究 [J].
孙满利 ;
王旭东 ;
李最雄 ;
谌文武 ;
张鲁 .
岩土工程学报, 2006, (12) :2156-2159
[3]   龙游大型古洞室群变形破坏方式及加固方法研究 [J].
李丽慧 ;
杨志法 ;
岳中琦 ;
潘炜 ;
牟会宠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2) :2018-2028
[4]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土体加固保护材料的筛选 [J].
周双林 ;
王雪莹 ;
胡原 ;
黄克忠 .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05) :567-570
[5]   文物建筑材质的研究与保存 [J].
黄克忠 .
东南文化, 2003, (09) :93-96
[6]   土钉与锚杆的关系探讨 [J].
张旭辉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11) :1744-1746
[7]   岩土锚固理论研究之现状 [J].
张乐文 ;
汪稔 .
岩土力学, 2002, (05) :627-631
[8]   岩土锚固的现状与发展 [J].
程良奎 .
土木工程学报, 2001, (03) :7-12+34
[9]   关于河南灵泉寺石窟地质病害及整治方法的研究 [J].
何燕 ;
李智毅 .
岩土力学, 2000, (01) :56-59
[10]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物科技保护 [J].
黄克忠 .
敦煌研究, 2000, (01)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