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特征

被引:9
作者
彭培好
王金锡
胡振宇
高华东
机构
[1]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
关键词
桤柏混交林; 能量特征; 能量转化效率;
D O I
10.13287/j.1001-9332.1998.0025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川中丘陵区 1 1年生人工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能量特征的研究表明 ,植物热值含量随植物种类、器官、分布层次以及季节等的变化而变化 ;生态系统的能量现存量为2 37.53× 1 0 1 0 J·hm- 2 ,每年以凋落物形式归还的能量为 7.55× 1 0 1 0 J·hm- 2 ·a- 1 ,其中凋落叶是系统能量归还的主要形式 ,其能量归还量占能量归还总量的 70 .2 9% ;生态系统能量净固定量为 2 6.73× 1 0 1 0 J·hm- 2 ·a- 1 ,能量转化效率为 2 .34% ,可见人工桤柏混交林具有较高的能量固定能力和太阳能转化效率 .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能量特征 [J].
刘世荣 ;
王文章 ;
王明启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2, (03) :209-219
[2]   柏木混交林类型分布立地条件的研究 [J].
李雁飞 .
四川林业科技, 1991, (03) :11-15
[3]   川中丘陵区柏木林适生立地条件初步研究 [J].
杨韧 ;
邓朝经 ;
覃模昌 ;
代培云 .
四川林业科技, 1991, (02) :50-53
[4]   桤木根瘤特点和固氮能力的研究 [J].
刘国凡 ;
邓廷秀 .
四川林业科技, 1988, (04) :8-12+18
[5]   海莲、秋茄两种红树群落能量的研究 [J].
林光辉 ;
林鹏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8, (01) :33-41
[6]   桤柏混交林的初步研究 [J].
邓廷秀 ;
刘国凡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87, (01) :59-66
[7]   热带人工林的光能利用与生产量的研究 [J].
邓瑞文 ;
陈天杏 ;
冯詠梅 .
生态学报, 1985, (03) :231-240
[8]   土壤条件与桤木结瘤固氮的关系 [J].
刘国凡 ;
邓廷秀 .
土壤学报, 1985, (03) :251-257
[9]   四川盆地柏木、桤木混交林生态效应的研究 [J].
邱进贤 ;
柳春生 ;
周继君 .
四川林业科技, 1981, (02) :1-6
[10]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M].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林业部科技司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