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变量相分异指数在驱油效率分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2
作者
袁新涛
彭仕宓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
[2]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关键词
驱动压差; 驱油效率; 分异指数; 沉积微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4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针对分微相研究驱动压差与最终驱油效率关系时逐步判别分析方法消除各类干扰因素所存在的不足,引入了单变量相分异指数UFDI来定量表征某类变量在不同沉积微相之间的分异性,区分已消除和未消除的干扰因素。在留楚油田沙一段储集层的水驱油实验和其他相关实验测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单变量相分异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孔隙度和渗透率对最终驱油效率的影响并不能通过分沉积微相来消除。按照毛管压力的平均方法对驱动压差进行标准化后,最终建立了理想的驱动压差与最终驱油效率关系曲线,得到了各沉积微相驱动压差对最终驱油效率的不同影响规律。图3表2参10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水突进特征 [J].
宋付权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106-108
[2]   改变低渗透砂岩亲水性油气层润湿性对其相渗透率的影响 [J].
任晓娟 ;
刘宁 ;
曲志浩 ;
张宁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123-124+134
[3]   一种两相启动压力曲线的建立方法 [J].
邹兴 ;
吴凡 ;
孙黎娟 ;
乔国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110-112
[4]   苏北盆地陈堡油田微观水驱油机理及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J].
刘柏林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2) :178-182
[5]   盘河断块区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 [J].
熊敏 ;
王勤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1) :42-44+54
[6]   储集层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关系研究 [J].
蔡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6) :45-46+49
[7]   姬塬延安组储层水驱油效率及影响因素 [J].
孙卫 ;
何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1) :28-31
[8]   油藏岩石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 [J].
鄢捷年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46-49+6
[9]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研究粘性不稳定指进 [J].
朱玉双 ;
孔令荣 ;
曲志浩 ;
孙卫 ;
刘保军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