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对洞庭湖平原水稻土团聚体特征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33
作者
李文军 [1 ]
杨基峰 [2 ]
彭保发 [1 ]
崔京珍 [3 ]
机构
[1] 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 湖南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3]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施肥; 团聚体特征; 洞庭湖平原区; 水稻土; 有机碳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目的】团聚体是土壤重要的物理属性,也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固存场所。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洞庭湖平原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数量、稳定性、分形特征及其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的影响,为区域双季稻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稻田土壤肥力与施肥效应长期试验为平台(1986—2013),运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分析对照(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肥(NPK)、低量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LOM,有机肥氮比例为30%)和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HOM,有机肥氮比例为60%)4种处理影响下耕作层(0—20 cm)土壤粒径>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数量(W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及其有机碳含量与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除粒径>5 mm的土壤团聚体外,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均随团聚体粒径减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则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其变化特征在不同处理间表现一致。长期不同施肥对2—5 mm和0.5—2 mm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中上述两粒级团聚体含量分别增加35.5%—64.5%和6.2%—14.7%。施肥后团聚体的WR0.25、MWD、GMD分别增加8.6%—12.5%、7.1%—15.1%、13.7%—28.4%,而D值降低2.3%—3.5%,说明长期施肥增强团聚体稳定性,改善团聚体结构。单施氮磷钾肥和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P<0.05),并始终表现出HOM强于LOM、LOM强于NPK的处理效应,与对照相比,HOM处理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较对照提高了22.1%—36.6%。水稳性大团聚体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载体,不同处理间>0.25 mm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量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表现出HOM(83.5%)>LOM(81.6%)>NPK(79.2%)>CK(69.9%)的顺序。施肥各处理均可显著提高>5 mm、2—5 mm、0.5—2 mm三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且主要影响土壤有机碳在2—5 mm和0.5—2 mm两级团聚体中的分配率。>0.5 mm的各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施肥后土壤新增有机碳主要向>0.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中富集。【结论】长期实行NPK平衡施肥及与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洞庭湖平原红壤性水稻土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及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积累,与单施氮磷钾肥处理相比较,施用有机肥特别是高量有机肥与化学氮磷钾肥配施更有利于土壤良好结构体的形成和固碳能力的增强,是更优的稻田施肥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007 / 40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施肥对不同地下水位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易亚男 ;
尹力初 ;
张蕾 ;
高德才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3, (05) :144-148+153
[2]   施肥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 [J].
刘希玉 ;
王忠强 ;
张心昱 ;
徐丽丽 ;
施瑶 ;
孙晓敏 ;
杨风亭 .
生态学报, 2013, 33 (16) :4949-4955
[3]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Water-Stable Aggregates in Paddy Soil[J]. WANG Wei1, 3, CHEN Wei-cai1, WANG Kai-rong2, XIE Xiao-li1, YIN Chun-mei1 and CHEN An-lei1 1 Key Laboratory of Agro-Ecological Processes in Subtropical Region,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P.R.China 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109,
[4]   不同有机厩肥输入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J].
刘中良 ;
宇万太 ;
周桦 ;
马强 .
土壤学报, 2011, 48 (06) :1149-1157
[5]   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J].
刘中良 ;
宇万太 ;
周桦 ;
徐永刚 ;
黄宝同 .
土壤, 2011, 43 (05) :720-728
[6]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 [J].
窦森 ;
李凯 ;
关松 .
土壤学报, 2011, 48 (02) :412-418
[7]   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红壤性水稻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J].
聂军 ;
郑圣先 ;
杨曾平 ;
廖育林 ;
谢坚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7) :1404-1413
[8]   不同耕作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J].
杨如萍 ;
郭贤仕 ;
吕军峰 ;
侯慧芝 ;
郭天文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1) :252-256
[9]   长期施肥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与储量的影响 [J].
向艳文 ;
郑圣先 ;
廖育林 ;
鲁艳红 ;
谢坚 ;
聂军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7) :2415-2424
[10]   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特征研究 [J].
肖复明 ;
范少辉 ;
汪思龙 ;
于小军 ;
刘广路 ;
邓旺华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22 (06) :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