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青枯病原细菌胞外蛋白相关基因的克隆

被引:17
作者
刘焕利
何礼远
毛国璋
康耀卫
机构
[1]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
关键词
马铃薯青枯菌; 胞外蛋白; 转座子诱变; 基因克隆;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99.02.003
中图分类号
S432.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含有转座子Tn5 的铜绿假单胞杆菌PAO1826(pMO75 ∷Tn5 ,Kmr) 诱变我国马铃薯青枯菌小种3 号菌株PO41 ,获得6000 多个胞外多糖正常产生的接合子。经SDSPAGE 电泳,筛选出2 个胞外蛋白减少9 种的突变株PM2644 和PM239 ,其可以引起烟草叶片典型的过敏性反应,致病力比野生型菌株显著降低,皆为原养型菌株。Southern 杂交的结果表明,突变株染色体上只有1 个转座子插入位点。标记交换证明,9 种胞外蛋白缺失与转座子插入相偶联的频率为100 % 。以聚半乳糖醛酸酶和内葡聚糖酶2 种胞外酶为指示蛋白进行定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在突变株上清液中和菌体细胞内都没有这2种胞外酶的存在。以突变株PM2644 为受体菌,通过基因功能互补的方法,从野生型青枯菌基因文库筛选到2 个阳性克隆pPSP1 和pPSP2 ,它们既能恢复2 个突变株产生胞外蛋白的能力,也能将2 个突变株的致病力恢复到接近野生型菌株的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4+119 +1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植物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致病机理
    何礼远
    康耀卫
    [J]. 自然科学进展, 1995, (01) : 9 - 18
  • [2] 植病研究方法[M]. 农业出版社 , 方中达 编,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