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概念及其不同的奠基方式——评析舍勒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被引:4
作者
钟汉川
机构
[1] 南开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先天; 质料; 奠基;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0.03.007
中图分类号
B089 [其他哲学流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先天之物等同于形式之物,将质料之物等同于感性内涵,被舍勒认作是康德哲学的基本谬误,并且此谬误根源于康德的两种成见:思维的自发性与感觉世界的混乱无序性。舍勒认为这些成见反映了康德对现象世界的敌视态度和统治世界的心理动机,并据此指责康德的先天性标准具有主观因素。在拒绝康德的哥白尼式转向的基础上,舍勒认为,现象世界的被给予之物本身就存在着本质的先天内涵,进而人类情感本身就具有先天结构。如此,质料先天所建立的情感先天论就与康德的形式先天所建立的理性建构论相对抗。在这种对抗中,对"先天"概念之理解已然从康德哲学向现象学转移,而"先天"的奠基则从主体的纯粹形式转向客体的质料内涵领域。而"先天"需要主体的奠基还是客体的奠基,这就是一个必须和现象学如何实现自身奠基相结合的、更为艰难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论胡塞尔和舍勒的“质料”概念 [J].
钟汉川 .
哲学研究, 2007, (01) :70-77
[2]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M].(德)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著;倪梁康译;.三联书店.2004,
[3]  
康德著作全集.[M].[(德)康德(ImmanuelKant)著];李秋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纯粹理性批判.[M].(德)伊曼努尔·康德著;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德)胡塞尔(EdwundHusserl)著;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