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宁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11
作者
祝维峰
罗荣敬
周丽萍
谭炳炎
机构
[1] 广州市中医院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3] 广东省深圳市卫生局
[4] 中山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中心实验室 广州
[5] 广州
[6] 深圳
[7] 广州
关键词
帕金森障碍/中药疗法; 受体,多巴胺; 震颤宁/治疗应用;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2004.04.013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襄颤宁治疗帕金森氏病(PD)的药效机理。[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OHDA)纹状体两点注射法复制PD模型,观察震颤宁对大鼠旋转行为、纹状体及血液中多巴胺(DA)和高香草酸(HV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影响。[结果]高剂量震颤宁可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使旋转圈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提高大鼠全血GSH舍量(P<0.05),使GSH-PX活性显著增高(P<0.01),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右侧纹状体GSH含量显著增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并可增加纹状体DA含量,降低HVA/DA比值。低剂量震颤宁对PD大鼠旋转行为无明显改善(P>0.05);可降低血清MDA含量(P<0.01),而对GSH-PX活性无明显改善;并可使大鼠纹状体GSH含量增加,而对MDA含量无明显影响,对DA、HVA/DA亦无显著影响。[结论]震颤宁可能通过改善机体及纹状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和保护神经元,间接补充纹状体DA含量而改善PD症状,并呈剂量效应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84 / 28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鲍远程
    汪瀚
    张波
    陈怀珍
    王晓阳
    徐国存
    王艳昕
    杨兴涛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 (03) : 193 - 195
  • [2] 黑质与纹状体毁损所致大鼠帕金森氏病模型的行为学比较
    陈学东
    蒋立新
    周长满
    刘大庸
    钟世镇
    [J]. 神经解剖学杂志, 1999, (03) : 281 - 284
  • [3] 抗氧化中药的研究现状
    王拥军,何士大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 (05) : 312 - 314+320
  • [4] 何首乌对老年大鼠纹状体神经细胞D2受体的影响
    程冠生,刘理,彭培国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6, (02) : 80 - 82
  • [5] 不同首乌提取液对老年大鼠心、肝、脑自由基代谢及脑内MAO—B的影响
    韩志芬
    顾文聪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5, (01) : 36 - 37+2
  • [6] 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M].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包新民,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