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6
作者
顾锡江
施建新
叶大达
机构
[1] 江苏省海门市农科所!海门
关键词
夏玉米; 栽培技术; 抗倒性; 干物质积累; 生理指标;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1997.01.017
中图分类号
S513.04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连续四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夏玉米单产9000kg的产量结构为:每公顷有效穗6000-67500个,每稳480-520粒,千粒重290-300g。实现上述指标的关键技术是选用紧凑型高产良种"掖单13";适期播种,6月25日一7月5日为最适播期;适当增加播量和问苗次数,公顷播量90-105kg,间苗2-3次;合理密植,公顷密度75000-82500株;科学用肥,公顷施纯氮300-345kg,氮磷、钾配比1:0,5:1,氮肥基追比例4:6,磷、钾肥基追比例8:2;抓好玉米螟的防治。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春玉米创最高产纪录栽培技术的研究 [J].
陈国平,赵久然,张经武,王玉林,朱士明,孙宝,卢志云,段成民 .
玉米科学, 1995, (03) :26-30
[2]   套作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J].
施建新 ;
顾锡江 ;
叶大达 ;
沈悦祖 .
上海农业科技, 1995, (01) :21-20
[3]   夏玉米增加播量和间苗次数对群体整齐度及产量影响的探讨 [J].
孙月轩 ;
姜先梅 ;
张作木 ;
陈昱 ;
鲍继友 ;
张金龙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4, (02) :45-47
[4]   夏玉米灌浆与温度、籽粒含水率关系的初步探讨 [J].
孙月轩 ;
姜先梅 ;
张作木 ;
单玉清 ;
鲍继友 ;
孙顶太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4, (01) :54-5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