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北坡土壤特性与植被垂直分布的关系

被引:29
作者
牛赟 [1 ,2 ]
刘贤德 [1 ,2 ]
敬文茂 [1 ]
雷军 [1 ]
苗毓新 [1 ]
机构
[1]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
[2]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垂直植被带; 土壤养分;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祁连山北坡;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3.05.017
中图分类号
Q948.2 [植物地理学、植物分布(植物志)];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祁连山垂直植被带沿海拔从低到高依次为荒漠草原带、干性灌丛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寒漠草甸带,在这些植被带上选择典型的植被类型设置样地,采用半微量凯氏、氢氧化钠-钼锑抗比色法、CaCO3分子式求法、土壤烘干法、环刀法等方法进行土壤特性相关因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荒漠草原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有1.65%,全氮量和全磷量分别是0.14%和0.089%,含量最少,而干性灌丛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差不大,都在10%~12%之间变动。2.青海云杉林、高山灌丛林、祁连圆柏林、低山灌丛、牧坡草地、无林地其下0~60 cm的土壤容重依次增大,从0.53 g/cm3增大到1.02 g/cm3。相应地,其下土壤孔隙度依次减小,从72.64%减小到48.11%。3.祁连山北坡不同土壤类型上的优势种数量随海拔升高呈先逐渐增加而后逐渐减少,即呈倒U型分布趋势。了解和掌握土壤特性和植被垂直分布之间的响应关系,可为植被恢复提供科技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527 / 5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黄土高原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 [J].
张翀 ;
任志远 ;
李小燕 .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 (20) :4205-4215
[2]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提高大于0.2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在土壤增碳中的作用 [J].
于寒青 ;
李勇 ;
金发会 ;
孙丽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04) :876-883
[3]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安多段沿线高寒植被、土壤特性与人工植被恢复研究 [J].
孙永宁 ;
王进昌 ;
韩庆杰 ;
屈建军 ;
张克存 ;
拓万全 ;
俎瑞平 ;
廖空太 .
中国沙漠, 2011, 31 (04) :894-905
[4]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垂直气候带划分研究 [J].
苏骅 ;
王平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1, (01) :47-51
[5]   近50年乌鲁木齐河流域垂直气候带的异同变化特征 [J].
陈霞 ;
魏文寿 ;
刘明哲 .
地理科学, 2010, 30 (04) :606-612
[6]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草地土壤氮特征 [J].
傅华 ;
裴世芳 ;
张洪荣 .
草业学报, 2005, (06) :50-56
[7]   不同水平的仙湖苏铁种群在土壤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 [J].
汪殿蓓 ;
暨淑仪 ;
陈飞鹏 ;
彭少麟 .
生态环境, 2005, (06) :913-916
[8]   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分布和生产力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王长庭 ;
龙瑞军 ;
王启基 ;
景增春 ;
尚占环 ;
丁路明 .
草业学报, 2005, (04) :15-20
[9]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特性与植被生产力关系研究进展 [J].
郝文芳 ;
梁宗锁 ;
韩蕊莲 ;
侯军岐 .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06) :265-270
[10]   祁连山主要植被下土壤水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J].
牛云 ;
张宏斌 ;
刘贤德 ;
张学龙 ;
葛双兰 .
山地学报, 2002, (06) :72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