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模型和评价方法综述——基于内容分析法

被引:24
作者
李华姣 [1 ]
安海忠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2] 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承载力模型; 评价方法; 内容分析法; 国内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1991到2012年间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通过搜索CNKI以及SCI和SSCI数据库,共检索并筛选得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论文978篇(其中CNKI文献857篇,SCI、SSCI文献121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综合分析国内外承载力文献所构建和使用的模型和评价方法,其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从定性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单一到综合;从静态到动态。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主要是以生态足迹法为主,今后,结合实际研究对象的特点,要充分运用数学、系统理论、动力学、计算机科学、计量经济学、环境学等理论,逐步建立完善的、动态的、准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和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J].
任志远 ;
徐茜 ;
杨忍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12) :14-19
[2]   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J].
张约翰 ;
张平宇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32 (01) :87-90
[3]   辽宁中部平原耕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研究 [J].
贾树海 ;
王晋 ;
潘锦华 ;
马月 ;
邱志伟 ;
沈玉玉 .
浙江农业科学, 2010, (03) :617-620
[4]   生态足迹法研究述评 [J].
金书秦 ;
王军霞 ;
宋国君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 34 (04) :26-29
[5]   “能值理论”可以一试 [J].
刘瑞亮 .
中国土地, 2009, (05) :62-62
[6]   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J].
龙腾锐 ;
姜文超 .
水科学进展, 2003, (02) :249-253
[7]   试论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 [J].
肖炳成 .
中国地质, 1990, (01) :19-21+18
[8]   资源承载力计算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J].
齐文虎 .
自然资源学报, 1987, (01) :38-48
[9]   CHANGING PREDICTOR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STOCKING RATES IN A SEVERELY DEGRADED COMMUNAL RANGELAND [J].
Vetter, S. ;
Bond, W. J. .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2012, 23 (02) :190-199
[10]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Carry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J].
Gong, Li ;
Jin, Chunling .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009, 23 (12) :2505-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