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障碍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4
作者
廖力维
黄悦勤
钟宝亮
机构
[1]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关键词
强迫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79 [];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与强迫障碍发生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以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61名强迫障碍患者及按照性别、年龄(±3岁)、受教育程度进行配比的无精神障碍的志愿者12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负性事件[(40.8±50.6)vs.(13.8±21.4)]、家庭实际亲密度[(61.0±14.0)vs.(66.7±11.3)]及适应性[(39.9±12.0)vs.(47.3±9.5)]、积极应对[(25.7±6.4)vs.(36.0±6.1)]、消极应对[(37.3±5.5)vs.(31.3±5.8)]、父母养育方式[如病例组父亲情感温暖(42.6±12.6),对照组(47.9±10.7)]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强迫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是积极应对(OR=0.14;95%CI:0.06-0.32);危险因素是消极应对(OR=3.74;95%CI:1.30-10.82)及家庭适应性之差(OR=5.97,95%CI 1.61-22.14)。结论:个人应对方式及家庭关系与强迫障碍发生有关联。
引用
收藏
页码:837 / 841+849 +8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学生强迫症的认知倾向、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J].
张勇 ;
李恒芬 ;
杨世昌 ;
邹韶红 ;
云珍 ;
贾福军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4) :1713-1714+1729
[2]   强迫症患者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J].
李英辉 ;
兰光华 ;
吴彩云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08) :583-582
[3]   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的调查分析 [J].
王贵山 ;
曾昭祥 .
四川精神卫生, 2004, (01) :23-26
[4]   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 [J].
岳冬梅 ;
李鸣杲 ;
金魁和 ;
丁宝坤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 (03) :97-101+143
[5]  
临床流行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黄悦勤主编, 2002
[6]  
精神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沈渔〓主编, 2001
[7]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n update[J] . Jonathan D. Huppert,Martin E. Franklin.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 2005 (4)
[8]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J].
Kochan L.D. ;
Qureshi A.I. ;
Fallon B.A. .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2000, 2 (4) :327-334
[9]  
The Role of the Family in Childhoo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 . Tracey L. Waters,Paula M. Barrett.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 2000 (3)
[10]   Beliefs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J].
Steketee, G ;
Frost, RO ;
Cohen, I .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1998, 12 (06) :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