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苯系物暴露工人精子9、18号染色体数目畸变

被引:8
作者
李欣
郑履康
邓丽霞
张桥
机构
[1] 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遗传毒理研究室!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遗传毒理研究室!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遗传毒理研究室!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遗传毒理研究室!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苯; 精子染色体; 非整倍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343 [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为研究苯系物暴露工人精子常染色体数目畸变。用地高辛标记的9号染色体探针(D9Z1)和生物素标记的18号染色体探针(D18Z1)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测定精子9、18号染色体非整倍体率。车间空气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86.49mg/m3,高于国家卫生标准1倍,苯暴露工人尿粘糠酸(ttMA)显著高于对照组。共计数14名暴露工人136 401条精子,16名对照工人156 955条精子。暴露组9、18染色体双体精子率(分别为0.168%± 0.063%、0.055%± 0.031%)和二倍体精子率(0.073%± 0.045%)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数值(分别为0.050%±0.030%、0.033%±0.025%和0.040%±0.036%);暴露组9、18号染色体缺体率(分别为0.206%±0.047%,0.068%±0.044%)高于对照组值(0.067%±0.037%、0.048%±0.034%)。总数目畸变率(0.570%±0.144%)亦高于对照组值(0.218%±0.071%)。实验表明接触较高浓度苯可引起长期暴露者精子常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增高。
引用
收藏
页码:589 / 5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苯系物接触工人精子染色体数目畸变 [J].
刘胜勤 ;
郑履康 ;
邓丽霞 ;
唐国慧 ;
张桥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0, (01) :18-20
[2]   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人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 [J].
郑履康 ;
刘胜勤 ;
邓丽霞 ;
张桥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1999, (02) :55-57
[3]   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人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方法的建立 [J].
郑履康 ;
邓丽霞 ;
张桥 .
卫生毒理学杂志, 1997, (03) :49-50
[4]   尿粘康酸作为苯接触人群生物学监测的指标 [J].
曾年华,彭桂福,杨爱初,周炯亮,吴春刚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5, (06) :377-378
[5]  
Analysis of structural and numerical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 in sperm of normal men and carriers of constitutional chromosome aberrations. A review[J] . Martina Guttenbach,Wolfgang Engel,M. Schmid.Human Genetics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