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原作之隐形

被引:48
作者
杨柳
机构
[1]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关键词
隐形; 诗学; 意识形态; 赞助人; 翻译文学; 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046 [文学翻译];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1 ;
摘要
翻译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原作之隐形”或“译作之不忠”现象一直是中国译界研究的敏感区域.本文作者试图以勒菲弗尔的“三要素”论来分析这一隐形现象存在的必然性,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隐形与译者地位、隐形与翻译学科建设以及隐形与翻译评介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翻译与创作》:钩沉百年文学翻译的启示 [J].
杜争鸣 .
中国翻译, 2000, (06) :48-49
[2]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 [J].
王佐良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01) :1-7+80
[3]  
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和其他欧洲国家文学的翻译和介绍.[J].冯至 ;陈祚敏 ;罗业森.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9, 02
[4]  
翻译变体研究.[M].黄忠廉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5]  
中国科学翻译史.[M].李亚舒;黎难秋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6]  
翻译·文学·文化.[M].孙慧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  
译介学.[M].谢天振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  
天演论.[M].[英][赫胥黎著];冯君豪注解;.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9]  
翻译文化史论.[M].王克非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