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术英才成长过程中的赞助性流动机制分析

被引:11
作者
阎光才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学术英才; 影响因素; 赞助性流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52 [教育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对我国学术人才尤其是学术英才群体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影响英才成长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英才的成长与家庭出身和早期教育环境间存在间接相关性,个人兴趣和意志力等因素也是影响其成长的显著变量。研究还发现,在我国英才身份和地位的获得与行政身份、研究资源拥有量、从职年限等等间都存在强关联。概而言之,家庭环境、学缘、行政资源、研究资源,以及由从业年限、流动机会所带来的学术关系网络等等,都构成学术英才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赞助性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础研究拔尖人才的关键成长路径研究——基于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的分析 [J].
陈晓剑 ;
李峰 ;
刘天卓 .
科学学研究, 2011, 29 (01) :44-48+17
[2]   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过程及特征分析——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例 [J].
郭美荣 ;
彭洁 ;
赵伟 ;
屈宝强 .
科技管理研究, 2011, 31 (01) :135-138
[3]   50后两院院士高等教育传记特征与政策建议 [J].
李永瑞 ;
黎翔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4) :33-39
[4]   学术系统的分化结构与学术精英的生成机制 [J].
阎光才 .
高等教育研究, 2010, (03) :1-11
[5]   高级科学人才和高级科技人才成长因素的对比分析——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例 [J].
吴殿廷 ;
刘超 ;
顾淑丹 ;
张若 ;
蔡春霞 .
中国软科学, 2005, (08) :70-75
[6]   高级人才成材因素的初步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成材背景的统计分析 [J].
刘超 ;
吴殿廷 ;
顾苏丹 ;
张若 ;
蔡春霞 .
人文地理, 2004, (05) :64-68+59
[7]   高级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因素分析——以中国两院院士为例 [J].
吴殿廷 ;
李东方 ;
刘超 ;
张若 ;
顾淑丹 ;
蔡春霞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09) :54-63
[8]  
科学界的精英[M]. - 商务印书馆 , (美)朱克曼(H.Zuckerman)著, 1979
[9]  
IQ, Academic Performance, Environment, and Earnings[J] . Jeffrey S. Zax,Daniel I. Ree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2002 (4)
[10]  
Equality, Prestige, and Controlled Mobility in the Academic Hierarchy[J] . Dwight Lang.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 198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