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精度GPS动态监测沟蚀发育过程

被引:12
作者
张鹏 [1 ,2 ,3 ]
郑粉莉 [1 ,3 ]
陈吉强 [1 ,3 ]
王彬 [1 ,3 ]
丁晓斌 [1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广州地理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GPS; GIS; 沟蚀演变; 动态监测; 误差分析;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1274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基于5次连续模拟降雨试验对坡面沟蚀发育过程的模拟和ArcGis9.0空间分析功能,利用高精度GPS动态监测坡面沟蚀发育过程,估算沟蚀发育不同阶段的侵蚀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精度的途径。结果表明,在高精度GPS测量生成的沟蚀发育不同阶段的5期图像上展现的侵蚀形态与实拍相片完全一一对应,完美反映了坡面侵蚀形态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高精度GPS测量能很好地估算坡面侵蚀量,侵蚀量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随沟蚀形态的发育而逐渐减少,5次测量估算的侵蚀量平均误差为7.38﹪。GPS测量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划分统一测量区域,适当增加测量点,特别是增加对沟壁和沟床的测量点及后期数据处理进行纠正。
引用
收藏
页码:368 / 373+406 +4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相对差分GPS精度分析 [J].
左淑红 ;
左凤鸣 ;
郑丽娜 .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7, (02) :42-45
[2]   利用GPS进行切沟侵蚀监测研究 [J].
游智敏 ;
伍永秋 ;
刘宝元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5) :91-94
[3]   GPS和GIS进行短期沟蚀研究初探——以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为例 [J].
胡刚 ;
伍永秋 ;
刘宝元 ;
谢云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4) :16-19+41
[4]   黄土高原沟谷侵蚀研究 [J].
景可 .
地理科学, 1986, (04) :340-347
[5]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耕地坡度分级数据集.[M].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海洋出版社.1990,
[6]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ully head activity and sediment supply along an ephemeral channel in a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 [J].
Wijdenes, DJO ;
Poesen, J ;
Vandekerckhove, L ;
Ghesquiere, M .
CATENA, 2000, 39 (03) :14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