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2005—2011年徐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7
作者:
杨晋川
[1
]
童晶
[1
]
张传玲
[2
]
王保安
[1
]
丁韧
[1
]
杜阳光
[1
]
晏嘉璐
[1
]
吴畏畏
[1
]
刘廷君
[1
]
张雷
[1
]
唐浏英
[3
]
机构:
[1] 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徐州市儿童医院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来源:
关键词:
流感;
病毒培养;
流感病毒A型;
流感病毒B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1.7 [流行性感冒];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徐州市2005—2011年度流感流行状况、流感病毒流行株构成,为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国家级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按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和《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实验技术》要求,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初步鉴定后,上送国家流感中心进行复核。结果 2005年10月至2011年12月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9561份,分离流感毒株1152株,总分离率为12.0%。其中A型708株(61.5%)、B型444株(38.5%);分离流感病毒各亚型构成比A1(HlNI)为14.2%(164株)、A3(H3N2)为40.5%(466株)、新HINI6.8%(78株);BV(Victoia)31.4%(362株)、BY(Yamagate)7.1%(82株)。2007年检出率最高为25.9%(214/826),其次是2009年为17.4%(471/2708),2011年检出率最低为2.3%(38/1681)。2005—2006年冬春季,以A1(H1N1)亚型为主要流行株;2006年冬季,转为以BV为优势株;2007—2009年夏季,一直以A3(H3N2)为流行优势株,期间的2008年A1(H1N1)、A3(H3N2)、BV、BY四种亚型并存流行;2009年冬季以新H1N1亚型和BV为优势株;2010—2011年,以BV为流行优势株。A3(H3N2)感染在全年均有发生,但在冬季和夏季有两个显著的感染高峰,BV亚型在冬春夏季均有检出,主要感染高峰在冬春季。流感病毒分离率最高为1月份(34.4%),分离率最低为7月份(2.2%)。各年龄组人群均分离出流感病毒,其中5~年龄组分离率(24.0%)最高,25~年龄组分离最低。结论徐州市2005—2011年以来,先后以流感病毒A1(H1N1)、A3(H3N2)、新H1N1、BV亚型交替为主要流行优势株,其中BV亚型在人群中的流行显示逐年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412 / 4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