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减弱的诊断分析
被引:3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辰洁
[
1
]
蓝光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蓝光东
[
1
]
徐敏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徐敏贞
[
2
]
陈训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深圳市气象局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陈训来
[
3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安宇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池胜
[
1
]
机构
:
[1]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2]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3]
深圳市气象局
来源
:
热带气象学报
|
2010年
/ 26卷
/ 03期
关键词
:
天气学;
南海夏季风;
Zwack-Okossi涡度方程;
涡度平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447 [气旋、反气旋];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于5月21日。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用Zwack-Okossi涡度方程诊断分析引起季风爆发前后南海-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脊迅速减弱的物理因子,结果表明:在夏季风爆发前,华东-华南沿岸附近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区随高空槽的东南移动向南海和菲律宾中部附近地区推进;正涡度平流是引起上述地区850 hPa气旋性涡度增大的最主要的物理因子,其次是暖平流。在夏季风爆发后,潜热加热项的作用迅速增大至与正涡度平流项大小相当,这两项是引起区域平均气旋性涡度增加的最主要的物理因子;它们和暖平流项一起抵偿了辐散项和绝热项的负贡献,令季风区的气旋性涡度得以发展/维持。因此,正涡度平流是直接导致南海-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脊迅速减弱最重要的物理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349 / 3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南海季风试验与东亚夏季风
丁一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丁一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崇银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何金海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隆勋
甘子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甘子钧
钱永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钱永甫
阎俊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阎俊岳
王东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王东晓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施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文东
许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许建平
李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李立
[J].
气象学报,
2004,
(05)
: 561
-
586
[2]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N 1998:THE NORTHWARD JUMP OF SOUTH ASIA ANTICYCLONE AND ITS EFFECT ON THE ONSET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吴池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吴池胜
王安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王安宇
林文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林文实
简茂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简茂球
冯瑞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冯瑞权
古志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古志明
侯尔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侯尔滨
[J].
ActaMeteorologicaSinica,
2003,
17(S1)
(S1)
: 35
-
45
[3]
1998年南海夏季风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徐国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徐国强
朱乾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朱乾根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4)
: 309
-
316
[4]
1998 SCSMEX期间亚洲30-60天低频振荡特征的分析(英文)
陈隆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隆勋
祝从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祝从文
王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王文
张培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培群
[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
(04)
: 623
-
638
[5]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数值预报模拟实验
吴池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
吴池胜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瑞权
古志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
古志明
王安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
王安宇
侯尔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
侯尔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文实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 486
-
494
[6]
南海夏季风活动及其影响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崇银
张利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张利平
[J].
大气科学,
1999,
(03)
: 3
-
5
[7]
青藏高原的热力和机械强迫作用以及亚洲季风的爆发 Ⅱ.爆发时间
吴国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国雄
张永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永生
[J].
大气科学,
1999,
(01)
: 52
-
62
[8]
Heat oscillation in the upper ocean of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He Youhai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He Youhai
[J].
ActaOceanologicaSinica,
1992,
(03)
: 375
-
387
[9]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 气象出版社 , 何金海等主编, 2001
[10]
南海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M]. 气象出版社 , 丁一汇,李崇银主编, 1999
←
1
2
→
共 16 条
[1]
南海季风试验与东亚夏季风
丁一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丁一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崇银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何金海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隆勋
甘子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甘子钧
钱永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钱永甫
阎俊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阎俊岳
王东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王东晓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施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文东
许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许建平
李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李立
[J].
气象学报,
2004,
(05)
: 561
-
586
[2]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N 1998:THE NORTHWARD JUMP OF SOUTH ASIA ANTICYCLONE AND ITS EFFECT ON THE ONSET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吴池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吴池胜
王安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王安宇
林文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林文实
简茂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简茂球
冯瑞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冯瑞权
古志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古志明
侯尔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侯尔滨
[J].
ActaMeteorologicaSinica,
2003,
17(S1)
(S1)
: 35
-
45
[3]
1998年南海夏季风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徐国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徐国强
朱乾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朱乾根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4)
: 309
-
316
[4]
1998 SCSMEX期间亚洲30-60天低频振荡特征的分析(英文)
陈隆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隆勋
祝从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祝从文
王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王文
张培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培群
[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
(04)
: 623
-
638
[5]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数值预报模拟实验
吴池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
吴池胜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瑞权
古志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
古志明
王安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
王安宇
侯尔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
侯尔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文实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 486
-
494
[6]
南海夏季风活动及其影响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崇银
张利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张利平
[J].
大气科学,
1999,
(03)
: 3
-
5
[7]
青藏高原的热力和机械强迫作用以及亚洲季风的爆发 Ⅱ.爆发时间
吴国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国雄
张永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永生
[J].
大气科学,
1999,
(01)
: 52
-
62
[8]
Heat oscillation in the upper ocean of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He Youhai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He Youhai
[J].
ActaOceanologicaSinica,
1992,
(03)
: 375
-
387
[9]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 气象出版社 , 何金海等主编, 2001
[10]
南海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M]. 气象出版社 , 丁一汇,李崇银主编, 1999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