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生态补偿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被引:12
作者
葛颜祥
王蓓蓓
王燕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水源地; 生态补偿; 模式; 适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在部分流域对水源地进行了生态补偿,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财政转移支付、水权交易、异地开发以及生态补偿基金等模式,创新并丰富了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充盈了生态补偿资金,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保障。但由于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机制尚不健全,现有的生态补偿模式存在着一些自身所无法克服的问题。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四种水源地生态补偿模式,比较分析了四种模式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118 +1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在千岛湖引水工程中试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J].
沈满洪 .
杭州科技, 2004, (02) :12-15
[2]   基于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探讨 [J].
李齐云 ;
汤群 .
地方财政研究, 2008, (12) :35-40
[3]   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经济影响分析 [J].
赵连阁 ;
胡从枢 .
农业经济问题, 2007, (04) :47-54+111
[4]   在西部民族地区完善财政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J].
钟大能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 (05) :22-26+96
[5]   异地开发生态补偿“金磐经验”探讨 [J].
张跃西 ;
钟章成 ;
孔栋宝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3) :76-79
[6]   水权交易的产权经济学分析——基于浙江省东阳和义乌有偿转让用水权的案例分析 [J].
傅晨 .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10) :25-29
[7]   各国的水权交易与水权市场 [J].
王万山 .
世界农业, 2004, (05) :34-35
[8]   浅论生态补偿机制的模式与功能 [J].
王幸斌 ;
董瑞斌 ;
黄永平 ;
占涛 .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7, (02)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