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虱几个传病因素的研究

被引:10
作者
陈大明
机构
[1] 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农业生物技术中心上海
关键词
灰飞虱; 水稻; RSV; 条纹叶枯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 ,使吸食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的无毒灰飞虱 (不带RSV的灰飞虱 )经过 4h吸食即可使 35 %的水稻发病 ;经吸食 4 8h的吸食 ,即能使 5 0 %的水稻发病 ;吸食时间再延长 ,发病植株的百分率不再增长。吸食 4 8h条纹叶枯病的病株的灰飞虱在健康秧苗上吸食 4h后 ,可使 4 0 %发病 ,吸食时间再延长 ,病株率不再增长。不同温度对长翅型和短翅型灰飞虱的产卵量有不同的影响 ,2 5℃时产卵量最高 ,相同温度下产卵量以短翅型的高于长翅型。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水稻条叶枯病毒(RSV)的SP蛋白在介体灰飞虱内的亚细胞定位 [J].
吴爱忠 ;
赵艳 ;
曲志才 ;
沈大棱 ;
潘重光 ;
苏德明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14) :1183-1186
[2]   灰飞虱共生菌Wolbachia引起的细胞质不亲和性 [J].
邓可京 ;
杨琰云 ;
胡成业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5) :500-506
[3]   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的遗传 [J].
陆家安 ;
万常炤 ;
邹馥梅 ;
范洪良 ;
施文武 .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04) :33-37
[4]   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及传毒特性研究初报 [J].
林莉 ;
刘玉彬 ;
包绍永 ;
李晓铭 .
云南农业科技, 1990, (03) :16-20
[5]   单季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J].
苏州市条纹叶枯病科研协作组 .
江苏农业科学, 1986, (05) :17-19
[6]   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研究——Ⅱ.抗条纹叶枯病育种 [J].
邢祖颐 ;
何家齐 ;
刘志武 ;
王淑敏 .
作物学报, 1985,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