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区白垩系地下水的排泄途径

被引:15
作者
李云峰
李金荣
侯光才
王玮
徐中华
王疆霞
冯建国
机构
[1] 长安大学
[2]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3] 长安大学 陕西西安 
[4] 陕西西安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区; 白垩系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排泄途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2 [地下水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主要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以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以南地区白垩系地下水的水化学水平分带和地表水基流水化学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地质构造格局及岩相古地理条件,分析研究了该区白垩系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认为该区白垩系地下水水化学场存在一个由东、北、西南向中部的水平分带,愈向盆地中部水质愈复杂、TDS愈高。马莲河基流水质的沿途变化规律反映出其接受东西两侧地下水的补给。说明鄂尔多斯盆地南区的东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为地下水补给区,而中心地带为地下水排泄区,最终经马莲河排出区外。天环向斜轴部和马莲河谷是南区汇集东西两侧地下水的排泄通道。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溪洛渡水电站坝址区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 [J].
梁杏 ;
张人权 ;
宋胜武 ;
杨建宏 ;
崔长武 .
地质科技情报, 2002, (01) :14-18
[2]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流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J].
陈余道 ;
朱学愚 ;
朱学顺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9, (03) :34-35+47
[3]  
水文地质学.[M].沈照理 主编;刘光亚等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