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盛夏500 hPa风场的EOF分析及其与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关系

被引:9
作者
顾泽 [1 ]
封国林 [2 ]
顾骏强 [3 ]
施能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和环境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3]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500hPa风场; EOF分解; 盛夏; 降水量; 温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2.4 [季节性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NCEP/NCAR 1951-2004年盛夏(7-8月)平均风场资料,研究了与同期我国160个测站的温度和降水的关系。将东亚500 hPa风场,温度场,降水量场进行经验正交分解,得到它们的主要模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亚风场EOF的主要模态与我国温度,降水量的EOF的主要模态对应,其第一EOF模态与盛夏温度,降水量的关系密切。研究还得到我国盛夏低温,雨涝的500 hPa大尺度风场的特征。最后指出,500 hPa风场异常对我国盛夏温度,降水量异常分布的解释方差明显比500 hPa位势高度场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46 / 2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冬季北极涛动与极涡的变化分析 [J].
邓伟涛 ;
孙照渤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5) :613-619
[2]   北极海冰和北半球500hPa极涡的相互关系 [J].
贾建颖 ;
孙照渤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1) :75-81
[3]   近40a江苏省夏季旱涝的演变、分型及特征分析 [J].
朱筱英 ;
吴志伟 .
气象科学, 2005, (01) :90-96
[4]   1948~2001年全球陆地12~2月降水旱涝长期变化 [J].
高鸿 ;
施能 ;
白彬人 ;
王颖 .
气象科学, 2004, (04) :387-397
[5]   江苏省近50a夏季旱涝分布特征变化的研究 [J].
吕军 ;
张静 ;
施宁 ;
陶玫 ;
胡洛林 .
气象科学, 2003, (04) :467-471
[6]   2002年7~8月海河流域面雨量预报的误差分析 [J].
王新龙 ;
胡欣 ;
尤凤春 .
气象, 2003, (06) :41-45
[7]   近四十年季度天气趋势预报研究与实践的进展 [J].
徐群 .
气象科学, 2000, (03) :302-308
[8]   南京盛夏气温特征的统计诊断 [J].
王冰梅 .
气象科学, 1993, (04) :448-455
[9]   盛夏7月500hPa月平均环流场的EOF分析 [J].
袁景凤 .
应用气象学报, 1993, (S1) :123-128
[10]   中国7、8月降水的转动主优势型分析 [J].
李晓东 ;
严江平 ;
武伟 ;
王利民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 (02) :50-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