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下我国中东部地区1960~2010年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30
作者
符传博 [1 ,2 ]
丹利 [2 ]
机构
[1] 海南省气象台
[2]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霾日数; 气溶胶光学厚度; 对流层NO2; 年际变化; 中国中东部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对1960~2010年我国中东部地区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1)霾日数大值区主要分布在人口众多的四川盆地、北京-天津-河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广东-广西中部。2)季节变化上,霾日数冬季较多,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中部和西南部、四川盆地和东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超过20 d,夏季最少。3)霾日数气候趋势系数在北京-天津-河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趋势系数高达0.8。4)霾日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3.69 d(10 a)–1],其气候趋势系数为0.82,通过了99.9%的信度检验。5)我国中东部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对流层NO2的空间分布与年平均霾日数的分布基本一致,近51年来能源消耗量的稳定上升趋势也表明,人为因素导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是引起霾天气出现频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19 / 2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J].
孙彧 ;
马振峰 ;
牛涛 ;
付如友 ;
胡俊峰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 18 (03) :397-406
[2]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Urban Intensity Effect on Fog Evoluti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J]. LIANG Zhao-Ming 1,2 , GAO Shou-Ting 1 , and SUN Ji-Song 3 1 Laboratory of Cloud-Precipitation Physics and Severe Storms (LACS),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 Beij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Beijing 100089, China.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2(03)
[3]   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 [J].
吴兑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02) :257-269
[4]   利用OMI遥感数据研究中国区域大气NO2 [J].
肖钟湧 ;
江洪 ;
程苗苗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10) :2080-2090
[5]   华南霾日和雾日的气候特征及变化 [J].
伍红雨 ;
杜尧东 ;
何健 ;
潘蔚娟 .
气象, 2011, 37 (05) :607-614
[6]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J].
吴兑 ;
吴晓京 ;
李菲 ;
谭浩波 ;
陈静 ;
曹治强 ;
孙弦 ;
陈欢欢 ;
李海燕 .
气象学报, 2010, 68 (05) :680-688
[7]   华东雾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J].
史军 ;
崔林丽 ;
贺千山 ;
孙林 .
地理学报, 2010, 65 (05) :533-542
[8]   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J].
高歌 .
地理学报, 2008, (07) :761-768
[9]   霾与雾的识别和资料分析处理 [J].
吴兑 .
环境化学, 2008, (03) :327-330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物输送规律研究 [J].
王艳 ;
柴发合 ;
王永红 ;
刘敏 .
环境科学, 2008, (05) :143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