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2010年7—9月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22
作者
刘通易 [1 ]
吴立广 [1 ]
张娇艳 [1 ,2 ]
任福民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贵州省气象局
[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热带气旋降水; 热带气旋路径; 水汽输送; 全球变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逐日台站降水和上海台风研究所最佳台风路径等资料,对1965—2010年夏季(7—9月)影响中国热带气旋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热带气旋降水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和南部,夏季平均的热带气旋降水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自1965年以来,夏季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降水呈现华东及东南沿海增多,华南沿海、海南岛以及西南地区减少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一方面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导致同期中国东部地区上空水汽辐合增强;另一方面热带气旋的引导气流发生变化,使夏季热带气旋盛行路径由南海向东亚沿岸偏移,这两个因子的共同作用致使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降水发生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热带气旋灾害趋势分析
    张娇艳
    吴立广
    张强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 (04) : 442 - 454
  • [2] Climatic vari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affecting China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J]. YING Ming,YANG YuHua,CHEN BaoDe & ZHANG Wei Laboratory of Typhoon Forecast Technique,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Shanghai 200030,China.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1(08)
  • [3] 近58年来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特征
    杨玉华
    应明
    陈葆德
    [J]. 气象学报, 2009, 67 (05) : 689 - 696
  • [4] 60年来西北太平洋上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
    袁金南
    林爱兰
    刘春霞
    [J]. 气象学报, 2008, (02) : 213 - 223
  • [5]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an AGCM[J]. 韩晋平,王会军.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7(05)
  • [6] 1960—2003年我国热带气旋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程正泉
    陈联寿
    刘燕
    彭涛涌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4) : 427 - 434
  • [7] Estimating Tropical Cyclone Precipitation from Station Observations[J]. 任福民,王咏梅,王小玲,李维京.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7(04)
  • [8]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的进展
    陈联寿
    罗哲贤
    李英
    [J]. 气象学报, 2004, (05) : 541 - 549
  • [9] 副高、极涡因子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黄嘉佑
    刘舸
    赵昕奕
    [J]. 大气科学, 2004, (04) : 517 - 526
  • [10] 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郭其蕴
    蔡静宁
    邵雪梅
    沙万英
    [J]. 地理学报, 2003, (04) : 569 - 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