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帕金森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19
作者
王倩 [1 ]
陈兴华 [1 ]
唐纯志 [2 ]
杨君军 [2 ]
冼志红 [2 ]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针刺疗法; 多巴胺; 脑;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
D O I
10.13457/j.cnki.jncm.2006.06.060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偏侧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的方法制备PD模型大鼠,将制备成功的模型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针刺组、美多巴治疗组及针刺结合美多巴治疗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针剌百会、风府和双侧阳陵泉;美多巴治疗组:给大鼠灌胃美多巴;针刺结合美多巴治疗组:除了针刺治疗外,按照美多巴治疗组的剂量给予大鼠灌胃;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治疗。观察针刺前后PD模型大鼠阿朴吗啡诱导的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刺组、针刺结合美多巴治疗组、美多巴治疗组PD大鼠旋转次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大鼠纹状体DA、HVA、DOPAC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组、针刺结合美多巴治疗组、美多巴治疗组大鼠纹状体DA、HVA、DOPA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并且可以提高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2]  
罗恩丽,李桂芝,马臣,鲍春龄,孙申田.针刺苍白球内侧部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9)
[3]  
李忠仁主编.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