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几个理论问题——概念、结构与社会学分类

被引:13
作者
梁德友
机构
[1]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弱势群体;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 概念; 结构; 分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4 [社会利益];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是指弱势群体绕开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试图以非制度化的方式和手段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的决策,进而维护其自身权益的社会行为。按照利益表达的"组织—结构"理论模式,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内容及方式无法与政治系统的既定结构有机对接,属于"无结构"表达。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的无效性和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相对有效性是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发生的逻辑起点。根据表达的方式和手段,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主要有舆论表达、身体表达和暴力表达三种社会学类型。作为一种政治过程,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结构既包括由弱势群体个人、群体以及弱势群体社会组织构成的表达主体,也包括由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对象权威性接受机构、协调性接受机构和导致弱势群体利益受损的利益攸关方构成的表达客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弱者的武器.[M].(美) 斯科特 (Scott;J.C.) ; 著.译林出版社.2011,
[2]  
抗争政治.[M].(美) 蒂利 (Tilly;C.) ; (美) 塔罗 (Tarrow;S.) ; 著.译林出版社.2010,
[3]  
斗争的动力.[M].(美) 麦克亚当 (Macadam;D.) ; (美) 塔罗 (Tarrow;S.) ; (美) 蒂利 (Tilly;C.) ; 著.译林出版社.2006,
[4]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赵鼎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M].闾小波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俞可平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M].谭培文著;.人民出版社.2002,
[8]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M].(美)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著;程立显;刘建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
[9]  
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M].(美)罗伯特·希尔福斯;(美)芭芭拉·爱泼斯坦编;高宏;乐晓飞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10]  
新社会学.[M].(法)菲利普·柯尔库夫(PhilippeCorcuff)著;钱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