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地表干湿分布特征及其与农业干旱的关系

被引:14
作者
马治国
陈惠
机构
[1]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湿润指数; 干湿分布; 福州市;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8.01.017
中图分类号
S423 [旱灾];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潜在蒸散量和干湿指标的分析对于地表水资源的多少和农业干旱灾害的发生分析都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福州市气象站基本气象资料,分析了近34年来地表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州市的地表潜在蒸散量一直呈现增大趋势;1991年为一个气候跃变点,在1991年以前基本以负距平为主,以后则以正距平为主。②20世纪初期,湿润指数呈现急剧下降趋势,这是由降水量减少和潜在蒸散量增大造成的;年均湿润指数并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③从湿润指数看,秋季最干燥,最容易发生旱灾,其次是夏季和冬季。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福州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J].
马治国 ;
陈家金 ;
陈惠 .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6, (02) :36-39
[2]   近30年中国陆地表层干湿状况研究 [J].
吴绍洪 ;
尹云鹤 ;
郑度 ;
杨勤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3) :276-283
[3]   2002年江苏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J].
张旭晖 ;
高苹 ;
霍金兰 .
气象科技, 2004, (02) :105-109
[4]   河西走廊东部气候变化及资源利用对策 [J].
张惠玲 ;
杨晓玲 ;
梁从虎 ;
刘明春 .
气象科技, 2004, (02) :101-104
[5]   用常规气象资料计算陆面年实际蒸散量 [J].
邱新法 ;
曾燕 ;
缪启龙 ;
于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3) :281-288
[6]   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J].
于淑秋 ;
林学椿 ;
徐祥德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1) :9-18
[7]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J].
施雅风 ;
沈永平 ;
胡汝骥 .
冰川冻土, 2002, (03) :219-226
[8]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式模型 [J].
牛振国 ;
李保国 ;
张凤荣 ;
陈焕伟 .
水科学进展, 2002, (03) :303-307
[9]   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趋势分析 [J].
马柱国 ;
符淙斌 .
气象学报, 2001, (06) :737-746
[10]   中国半湿润/半干旱类型及区域划分指标的研究 [J].
张军涛 ;
李哲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3) :23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