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区海陆风的显式模拟研究

被引:16
作者
陈训来 [1 ]
王安宇 [1 ]
李江南 [1 ]
刘吉 [1 ]
林文实 [1 ]
冯瑞权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2]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关键词
海陆风; 三维结构; 地形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 [地表风的变化];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MM5模式对香港地区的海陆风进行了显式数值研究,模拟的风向、风速和温度与站点的观测值比较一致,较详细地分析了海陆风的日变化规律和三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香港地区海风分布复杂,主要受偏西、偏南和偏东海风气流的影响,形成多个辐合带,海风锋最远可以深入内陆约90 km;陆风较简单,主要是偏北气流,陆风的风速和强度都比海风要弱,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形成弱的辐合。香港是一个海岸曲折、多丘陵的地区,其中75%的面积是山区,为了研究这些丘陵地形对香港地区海陆风的影响,设计了保留海陆分布,去掉丘陵地形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丘陵地形的存在,在白天地形的热力作用是主要的,增强了海风的强度;而晚上动力阻挡作用比较明显,减弱了陆风的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473 / 4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伴随模式同化系统在修正模式地形中的应用 [J].
李华宏 ;
沈桐立 ;
王曼 ;
洪萍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3) :330-336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海风锋触发形成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J].
刘运策 ;
庄旭东 ;
李献洲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04) :433-441
[3]   广东沿海地区海陆风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J].
徐金辉 ;
郭绵钊 ;
梁汉民 .
气象科学, 1992, (02) :188-199
[4]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urban boundary layer over the complex terrain of Hong Kong [J].
Tong, H ;
Walton, A ;
Sang, JG ;
Chan, JCL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5, 39 (19) :3549-3563
[5]   Simulation of sea-land breezes and a discussion of their implications on the transport of air pollution during a multi-day ozone episod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of China [J].
Ding, A ;
Wang, T ;
Zhao, M ;
Wang, T ;
Li, ZK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4, 38 (39) :6737-6750
[6]   A case modeling of sea–land breeze in macao and its neighborhood [J].
Lin Wenshi ;
Wang Anyu ;
Wu Chisheng ;
Fong Soi Kun ;
Ku Chimeng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 18 (6) :1231-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