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东风波台风“灿都”发展过程的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7
作者
卢山
邓文剑
机构
[1] 广州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灿都”; 结构特征; 东风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源自东风波的台风"灿都"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引发"灿都"发展的东风波振动强度主要表现在对流层中层,其触发的南海季风区低层对流发展偏于东风波的东北-西南向波轴的西南端。(2)"灿都"中心结构耦合过程经历了中心附近上升运动从不对称向准对称的发展过程;"灿都"中心附近上升运动趋于准对称时也是"灿都"结构调整趋于完成,强度获得快速加强的时段。这可能是东风波加强成热带气旋发展演变的动力特征之一。(3)"灿都"在热带低压阶段的暖心不明显,对流层高层出现东风波暖心特征;由热带低压加强到热带风暴强度阶段,东风波暖心特征趋于消失,低层暖中心区发展;热带风暴到台风阶段的暖中心区由对流层中低层发展至高层,但暖心位置偏于"灿都"中心东侧。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不同尺度涡旋相互作用对台风的结构和移动的影响 [J].
陈联寿,罗哲贤 .
热带气象学报, 1995, (01) :10-17
[2]  
登陆台风Winnie(1997)的数值模拟研究Ⅱ:结构演变特征分析[J]. 朱佩君,陈敏,陶祖钰,王洪庆. 气象学报. 2002(05)
[3]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的进展 [J].
陈联寿 ;
罗哲贤 ;
李英 .
气象学报, 2004, (05) :541-549
[4]   热带气旋“蒲公英”两次登陆过程的灾害与结构特征 [J].
齐琳琳 ;
孙建华 ;
连樱 ;
马环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4) :499-513
[5]   冬季台风“南玛都”结构性质的初步研究 [J].
何洁琳 ;
管兆勇 ;
农孟松 .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01) :51-58
[6]   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结构的影响 [J].
蒋小平 ;
刘春霞 ;
莫海涛 ;
汪宇翔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1) :55-59
[7]   台风“海高斯”过程及登陆减弱后再次加强的影响因素分析 [J].
舒锋敏 ;
罗森波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3) :317-324
[8]  
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nd intensity change. GRAY W M.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 1993
[9]  
Tropical Storm Formation from Easterly Waves: A Criterion for Development. Shapiro,L. J.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 1977
[10]  
The origin and structure of easterly wave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f North Africa. Burpee,RW.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