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南地区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初步评价

被引:10
作者
赵建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洞穴; 溶洞; 地质构造; 盘龙洞; 剥蚀面; 洞穴旅游; 化学沉积; 化学镀; 鲁中南; 资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鲁中南地区喀斯特洞穴的分布及发育状况,指出较大的洞穴多发育在中奥陶统地层中;泰山——鲁山的可溶岩地区洞穴最为集中,洞穴发育的规模也较大;在山区,洞穴出露的部位一般较高,多接近于山顶或处于山体中上部。根据洞穴与古喀斯特剥蚀面的关系,笔者认为山东地表出露的喀斯特洞穴主要是新第三纪以来发育的。 随后,本文从洞穴的形态特征、碳酸钙化学沉积特点、与其他景观的组合、洞穴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诸方面对本区洞穴的旅游开发意义作了初步评价。文中指出,在接近于济南、淄博的泰山——鲁山地区,洞穴旅游开发的条件最好。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应用岩溶学及洞穴学[M].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张英骏等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