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藏开发降压解吸气运移机理

被引:41
作者
李相方 [1 ]
石军太 [1 ]
杜希瑶 [1 ]
胡爱梅 [2 ,3 ]
陈东 [2 ]
张冬玲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3]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煤层气; 扩散; 解吸; 渗流; 开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77 [气田提高采收率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气液两相流体流动与传质原理表明:浓度差驱动的扩散仅发生在单相流体中;气液易溶两相流体之间通过溶解进行扩散;气液不溶或微溶两相流体通过压差驱动渗流。据此认为基质孔隙解吸气应为压差驱动下的渗流,并不满足Fick定律。研究了降压解吸的气分子溶解、扩散、成核及成泡过程,对气泡和气柱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基质孔隙解吸形成的游离气进入割理及裂缝的非线性渗流模型。研究表明:煤基质孔隙中少量解吸气溶解扩散,而大部分成核及成泡,并在压差驱动下进入煤层割理及裂缝系统;考虑基质孔隙与割理压差时,基质孔隙压力下降较慢、传播距离较近,并会出现解吸气产出滞后现象;计算动态储量时需采用基质孔隙压力而非割理压力;注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为驱替机理而非置换机理;提高煤层气采收率需优化开采压差而非地层压力越低越好。
引用
收藏
页码:203 / 2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滇黔北坳陷威信凹陷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与有利区优选 [J].
梁兴 ;
叶熙 ;
张介辉 ;
舒红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693-699
[2]   中国首个页岩气合作开发项目开钻 [J].
黄昌武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1) :96-96
[3]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J].
邹才能 ;
董大忠 ;
王社教 ;
李建忠 ;
李新景 ;
王玉满 ;
李登华 ;
程克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641-653
[4]   全球油气勘探领域地质特征、重大发现及非常规石油地质 [J].
邹才能 ;
张光亚 ;
陶士振 ;
胡素云 ;
李小地 ;
李建忠 ;
董大忠 ;
朱如凯 ;
袁选俊 ;
侯连华 ;
瞿辉 ;
赵霞 ;
贾进华 ;
高晓辉 ;
郭秋麟 ;
王岚 ;
李新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29-145
[5]   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系数的煤层气三孔双渗模型 [J].
张先敏 ;
同登科 .
特种油气藏, 2008, (02) :47-49+108
[6]  
高速水流.[M].刘士和著;.科学出版社.2005,
[7]  
油层物理学.[M].杨胜来;魏俊之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8]  
扩散.[M].(美)E.L.柯斯乐(E.L.Cussler)著;王宇新;姜忠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9]  
高等渗流力学.[M].孔祥言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10]  
煤层瓦斯赋存与流动理论.[M].周世宁;林柏泉著;.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