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分析

被引:12
作者
付允 [1 ]
贾亚男 [1 ,2 ]
蓝家程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溶区; 耕作侵蚀; 土壤抗蚀性; 主成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采用土壤微团聚体类、水稳性团聚体类及有机质含量作为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重庆市中梁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破坏率、>0.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破坏率、平均重量直径和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抗蚀性的最佳4指标;土壤抗蚀性强弱顺序为:灌丛地>草地>竹林地>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提高土壤抗蚀性;运用微团聚体类指标和水稳性团聚体类及有机质指标分别进行土壤抗蚀性评价时,得到相反的结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类指标评价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这与研究区特殊的成土过程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关;耕作侵蚀使坡耕地土壤主要性质产生坡面分异,进而产生土壤抗蚀性的坡面分异。坡耕地不同部位土壤抗蚀性强弱为:上部>下部>底部>顶部,这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坡面分异一致,证明水稳性团聚体类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抗蚀性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土壤抗蚀性指标及其适用性初步研究 [J].
高维森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1, (02) :60-65
[2]   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土壤抗蚀性研究 [J].
赵洋毅 ;
周运超 ;
段旭 ;
周玮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05) :633-636
[3]   岩溶石漠化山地不同退耕模式土壤抗蚀性及其与结构体分形关系研究 [J].
胡宁 ;
傅瓦利 ;
马志敏 ;
甄晓君 ;
袁红 .
中国岩溶, 2008, (02) :115-121
[4]   岩溶区坡地耕作侵蚀过程中的土壤再分布研究 [J].
贾红杰 ;
傅瓦利 .
土壤, 2008, 40 (06) :986-991
[5]   重庆南川岩溶山区土壤抗蚀性变化及预测模型研究 [J].
王春晓 ;
谢世友 ;
王灿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 (06) :756-760
[6]   不同草本层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抗蚀性研究 [J].
董慧霞 ;
李贤伟 ;
张健 ;
范冰 ;
陈文德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70-74+79
[7]   北盘江中游地区土壤抗蚀性及预测模型研究 [J].
安和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4) :38-42
[8]   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的初步研究 [J].
王世杰 ;
季宏兵 ;
欧阳自远 ;
周德全 ;
郑乐平 ;
黎廷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5) :441-449
[9]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
[10]   关于中国西南石漠化的若干问题 [J].
李阳兵 ;
王世杰 ;
容丽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06) :59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