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走滑断层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23
作者
张延玲 [1 ]
杨长春 [1 ]
贾曙光 [2 ]
李明生 [3 ]
林会喜 [4 ]
刘华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科胜博达公司
[3] 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辽河油田; 走滑断层; 郯庐断裂; 花状构造; 黄沙坨; 欧利坨子; 油气圈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0709 ; 081803 ;
摘要
走滑构造不仅加速含油气盆地油气的运移和富集,而且在促使油气圈闭的形成过程中也促使形成圈闭中的优良储集层。在具备生、储、盖地质条件时,花状构造样式的含油气性优于其他构造样式,不仅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而且走滑断层的应力释放区往往是油气富集区。扭应力作用使生油层中的分散油气被“强拧”驱赶、运移至花状构造背斜核部,在负花状构造的上升盘中形成高产油气流。辽河坳陷内的黄沙坨和欧利坨子地区便是郯庐断裂在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段的应力释放区,对该区走滑断层的识别和解释,不仅对东部凹陷中段油气藏的形成、分布及富集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可为寻找同类油气藏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52 / 11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走滑断裂、“挤压性盆-山构造”与油气资源关系的探讨 [J].
许志琴 ;
曾令森 ;
杨经绥 ;
李海兵 ;
姜枚 ;
金之钧 ;
郑和荣 ;
郭齐军 .
地球科学, 2004, (06) :631-643
[2]   郯庐断裂带含油气性研究 [J].
张云银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1) :28-32+38
[3]   控制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的地质因素 [J].
赵密福 ;
刘泽容 ;
信荃麟 ;
蔡燕杰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21-24+8
[4]   利用相干数据体检测断层与特殊岩性体 [J].
王永刚 ;
刘礼农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69-72+3
[5]   郯庐断裂与渤海海域反转构造及花状构造 [J].
王国纯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 (05) :1-7
[6]   郯庐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综述 [J].
万天丰,朱鸿,赵磊,林建平,程捷,陈进 .
现代地质, 1996, (02) :159-168
[7]   辽河盆地构造分析 [J].
姚继峰 ;
廖兴明 ;
于天欣 .
断块油气田, 1995, (05)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