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史学科发展与“农业遗产”概念的演进

被引:36
作者
李根蟠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遗产; “固态”; “活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09 [农学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712 ;
摘要
新中国的农史学科是在"整理祖国农业遗产"的旗帜下发展的。作为农史研究对象的"农业遗产",不但有"固态"的,而且有"活态"的。前者包括历代农业文献和考古文物。后者包括一切仍然在近现代社会生活中存在和发展着的传统的传承、传统的发展、传统的变异和传统的残片。在研究中,文献和文物、"固态"和"活态"不可偏废。"活态"农业遗产中仍然保持着可持续发展活力或潜力的,应该引起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loballyIm portant AgriculturalH eritage System s,GIAH S),主要就是指"活态"农业遗产中的这一部分。它的提出,为农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毛主席与《补农书》及其相关问题 [J].
周邦君 ;
邱若宏 .
农业考古, 2009, (04) :331-335
[2]  
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J].李根蟠.中国农史.1994, 01
[3]   關於整理祖國農業學衛遺產問題的初步意見 [J].
王毓瑚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55, (01) :165-172
[4]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M].闵庆文; 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5]  
王毓瑚论文集.[M].王广阳[等]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6]  
万国鼎文集.[M].王思明;陈少华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