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宪法中国家元首的认定——基于认定方法的检讨

被引:3
作者
邹奕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家元首; 认定方法; 政治实践; 立宪原意; 宪法文义;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2.03.004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基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均未明确规定何者为国家元首,从而客观上造成了宪法认识层面的偏差与宪法实施层面的障碍。关于何者为宪法上的国家元首,学界探讨已久,既有的认定方法或基于政治实践,或基于立宪原意,或基于宪法文义。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第一种方法忽视了宪法文本与政治实践的区别,第二种方法模糊了宪法文本与立宪原意的界限。相比之下,基于宪法文义的认定方法更具合理性与可行性,但其既有的具体认定标准———"实质的最高权力"标准与"一般的元首职权"标准均存在逻辑上的局限。通过对既有认定方法的检讨,宜将国家元首的下列基本特征作为认定标准:国家元首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它是国家机构中具有独立性和常设性的首脑部分,并享有实体性或程序性权力。依此认定标准并根据宪法文本,我国四部宪法中的国家元首分别为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以及国家主席。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7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宪法学为什么要以宪法文本为中心? [J].
张翔 .
浙江学刊, 2006, (03) :14-22
[2]   论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J].
杨凤春 .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7, (06) :15-23
[3]  
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M].王惠玲; 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4]  
蒙古国法律汇编与投资实务.[M].内蒙古建中律师事务所; 著.法律出版社.2008,
[5]  
比较宪法.[M].韩大元;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  
成文宪法.[M].(荷) 马尔赛文 (Maarseveen;H.Van.) ; (荷) 唐 (Tang;G.Van der.)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  
宪法基本理论.[M].杨海坤; 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8]  
西班牙宪法典.[M].潘灯; 单艳芳; 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9]  
中国宪法与政治制度.[M].朱国斌;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M].许崇德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