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沙棘建造植被的生态功能及效益试验研究

被引:19
作者
李代琼
梁一民
侯喜禄
黄瑾
姜峻
阮成江
郝登跃
齐举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江苏盐城工学院海洋系
[3] 吴旗县林业局
关键词
沙棘; 黄土高原; 建造植被; 功能与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3 [阔叶灌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 975~ 2 0 0 3年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开展的沙棘种群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探索利用沙棘建造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以及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沙棘具适应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沙棘耗水较经济 ,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其水分利用效率为 1 2 1~ 1 5 3g·(m-2 ·mm-1 ) ,是荒山植被的 3 1~ 5 8倍。在干旱季节沙棘叶水势降低 ,有较高的束缚水含量 ,较大的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 ,较高的组织含水量 ,临界饱和亏增大 ,持水力增强 ,蒸腾减少。这些水分生理生态学特性是沙棘在半干旱生态条件下 ,通过自身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使之适应性强 ,分布广。沙棘林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功能明显。通过其茂密的林冠层、林下草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层形成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结构 ,对林下小气候、土壤水分、养分及生物多样性有良好影响 ,其生态、经济效益明显。沙棘是植被建造的先锋树种和伴生树种 ,沙棘林形成的灌木、草本群落 ,其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效益明显。沙棘林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大。在黄土高原大面积人工种植和飞播造林 ,为黄土高原迅速建造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和水土流失区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土保持和土壤水分生态效益分析 [J].
陈云明 ;
刘国彬 ;
侯喜录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1) :1389-1393
[2]   黄土高原沙棘资源建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J].
于倬德 .
沙棘, 2002, (01) :5-7
[3]   沙棘林的水土保持功能及其在治理和开发黄土高原中的作用 [J].
吴钦孝 ;
赵鸿雁 .
沙棘, 2002, (01) :27-30
[4]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及群落特性研究 [J].
阮成江 ;
李代琼 ;
姜峻 ;
黄瑾 .
西北植物学报, 2000, (04) :621-627
[5]   黄土丘陵区林草植被快速建造的理论与技术 [J].
梁一民 ;
侯喜录 ;
李代琼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03) :1-5+22
[6]   半干旱黄土区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与形态解剖学特性研究 [J].
李代琼 .
水土保持研究 , 1998, (01) :97-102+125
[7]   宁南五种灌木林蒸腾和水分利用率试验研究 [J].
李代琼 ;
刘向东 ;
吴钦孝 ;
施立民 ;
郭忠升 ;
刘克俭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森林水文生态与水土保持林效益研究专集), 1991, (02) :27-38
[8]   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水保林类型及草地水保效益的研究 [J].
侯喜禄 ;
梁一民 ;
曹清玉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森林水文生态与水土保持林效益研究专集), 1991, (02) :96-103
[9]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沙棘根系特性与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J].
从心海 ;
梁一民 ;
李代琼 .
水土保持通报, 1990, (06) :98-103
[10]   沙棘林根系强化土壤抗冲性的研究 [J].
李勇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0, (03)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