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区轮作和留茬处理方式对风蚀的影响——应用EPIC模型进行模拟和分析的武川案例

被引:8
作者
王尔大
Wyatte Harman
郑大玮
常欣
程序
不详
机构
[1] 美国德克萨斯州农业试验站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
[4]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 Temple
[5] TX
[6] USA
[7] Temple
[8] 北京
关键词
风蚀; 土壤损失; EPIC模拟模型; 旱作农区; 轮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近一、二十年来 ,中国北方加剧的风蚀 ,气候恶化 ,西北和北京地区出现日益频繁的沙尘天气 ,也在迅速降低这些地区的土壤乃至农牧业的生产力。本研究首次引用美国农业部研究局系统开发的EPIC(environmentalpolicyintegrateclimate,考虑气候的环境决策 )模型 ,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武川县 ,评估其改进轮作和残留秸茬处理方式对风蚀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收获后在田间保留作物秸茬、或推迟田间秸茬的处理 (移出 )时间 ,以及改进当前的轮作系统 ,即扩大玉米、油菜和莜麦的比例 ,相应减少杂豆等越冬和生长期地表裸露面积较大的作物 ,能有效地减少风蚀 ,从而逐步减轻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严重危害。长期保持表土有利于维持土地生产力 ,对改善此地区内农村贫困将有深远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30 / 13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及其治理开发的生态学原则 [J].
程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1) :1503-1506
[2]   中国土壤风力侵蚀空间格局及驱动因子分析 [J].
张国平 ;
张增祥 ;
刘纪远 .
地理学报, 2001, (02) :146-158
[3]   西北黄土高原区农业与生态恶化及恢复重建的关系 [J].
程序 .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1) :84-90
[4]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风蚀灾害及其防治 [J].
高荣乐 .
灾害学, 1996, (03) :32-36
[5]   从若干典型地区的研究对近十余年来中国土地沙漠化演变趋势的分析 [J].
朱震达 ;
王涛 .
地理学报, 1990, (04) :430-440